2018 年下半年,因為處理器龍頭英特爾 (intel) 的 14 納米制程產能不足,造成了整體處理器市場的大缺貨,進而導致了許多計算機大廠因此而業(yè)績衰退,甚至影響到存儲器與其他產品廠商的業(yè)績。

而由于英特爾即將在 2019 年正式量產旗下的 10 納米制程處理器,使得市場擔心相關的產能缺少狀況也會在 10 納米的制程中產生。日前,英特爾高層就指出,對于 14 納米產能的情況,將會盡可能避免在 10 納米,甚至是未來的 7 納米產能中再重蹈覆轍。

根據(jù)外電報導,在日前的 TMT 技術大會上,英特爾執(zhí)行副總、資料中心業(yè)務部門總經(jīng)理 Navin Shenoy 對于英特爾在 14 納米節(jié)點上所遇到的產能不足問題表示,本次的狀況服務器處理器的客戶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他們的供應優(yōu)先權是最高的,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會成為限制英特爾客戶業(yè)績成長的因素。至于在其他處理器的供應上,目前英特爾正在全力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

至于未來,Navin Shenoy 則是表示,英特爾將確保 14 納米產能不足這樣的事件不會重演。由于,英特爾在 14 納米之后,下一個節(jié)點就是 10 納米制程。而根據(jù)官方之前公布的信息顯示,預計 2019 年底,10 納米制程的處理器就會上市。不過,首批上市的主要是行動版本的處理器,服務器及桌上型版本的 Ice Lake 處理器大規(guī)模量產則要再稍等到 2020 年才會進行。

面對新制程世代處理器的推出,未來有機會帶動一波換機潮的情況下,英特爾因此宣示將盡可能不讓制程產能不足的情況再次重演,沖擊整個市場銷量。

此外,對于 14 納米產能不足的情況,英特爾之前也多次回應過表示,2018 年他們額外增加了 15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就是用于提升 14 納米產能。這使得市場預估,整體 14 納米產能缺少的情況,將能在 2019 年下半年開始和緩。

事實上,英特爾自 2018 年 12 月開始,就宣布擴建美國俄勒岡州以及以色列、愛爾蘭的晶圓廠產能,未來將大大緩解供應不足的問題,并且將供應時間縮短 60% 以上。不過,這些晶圓廠的擴建并不全是 14 納米制程來預做準備的。其中在以色列、愛爾蘭等晶圓廠的擴建計劃,有部分就是為了因應未來的 10 納米制程的量產而來的。至于,在美國俄勒岡晶圓廠的部分,則已經(jīng)開始針對 7 納米制程開始研發(fā)。因此,要維持未來的供貨穩(wěn)定,將會是現(xiàn)階段英特爾的重點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