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將棄用英特爾芯片,改用自主設計芯片

蘋果將棄用英特爾芯片,改用自主設計芯片

蘋果公司周一舉行了全球開發(fā)者大會(WWDC),該公司在會上發(fā)布了一系列新軟件,其中包括iPhone操作系統(tǒng)iOS的最新版本。與此同時,蘋果還宣布,該公司將放棄在所有Mac電腦上使用英特爾的芯片,改用自主設計開發(fā)的芯片,并表示這一過渡將使蘋果的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處理速度變得更快。

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此次大會上提到了種族主義和新冠肺炎大流行,他提到了蘋果公司為打擊種族不公正而投入1億美元的計劃,并指出該公司是在全球公共衛(wèi)生活動期間舉行會議的。庫克表示:“我們致力于成為變革的一股力量?!?/p>

蘋果公司稱,未來的Mac電腦將會使用該公司自主設計的芯片。之前,蘋果在Mac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上使用英特爾芯片。庫克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蘋果稱其在專門為Mac電腦設計自己的芯片,以便在降低功耗的同時提供更高的性能。

目前,蘋果公司已經在其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pple TV等產品上使用自己的芯片,并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出貨了超過20億個芯片。另外,搭載蘋果自有芯片的Mac電腦也將可以運行iPhone和iPad軟件。

蘋果強調指出,該公司做出這一改變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在使用更少電力的同時獲得更高的性能。這一過渡將要求軟件開發(fā)商更新其軟件以實現(xiàn)兼容性,蘋果表示開發(fā)者可以在“幾天內”讓他們的新應用運行起來,并且有許多新的軟件功能可以讓開發(fā)者輕松地移植他們的應用。蘋果表示,微軟和Adobe已經在更新它們的軟件——包括Photoshop和Excel——以便在新的Mac電腦上運行。

“開發(fā)人員為這些新芯片開發(fā)應用所需的要一切都包含在Xcode中。”蘋果軟件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表示。

用戶將可通過一種名為Rosetta 2的新功能來使用尚未更新的應用,該功能將提供向后兼容性以兼容基于英特爾芯片的功能,還將支持“虛擬機”,使軟件開發(fā)商能在MacOS內將Linux作為應用運行。

蘋果公司表示,包括Final Cut Pro在內的蘋果自己的專業(yè)應用已經與新的蘋果芯片兼容。

在這次大會上,蘋果公司沒有宣布使用其新芯片的新消費電腦,但將推出一款搭載蘋果芯片的Mac Mini,供軟件開發(fā)人員使用。

英特爾推第10代Core H系列移動處理器

英特爾推第10代Core H系列移動處理器

移動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宣布,推出針對筆電與創(chuàng)作者市場的第10代Intel Core H系列移動處理器,其性能不但超越了目前筆記型電腦的5GHz極限,讓游戲玩家和創(chuàng)作者可以享受桌機效能,隨處使用不受限制,另外還能針對游戲玩家最高提供性能44%,以及針對創(chuàng)作者最高提升33%的性能。英特爾指出,即日起就可以進行相關終端產品的預定,并且在4月15日就能開始正式供貨。

英特爾表示,有越來越多的游戲玩家逐漸轉向采用行動便利的筆記型電腦,他們對游戲筆電帶來的彈性所重視的程度,幾乎與對游戲系統(tǒng)原始效能的注重程度不相上下,并將處理器速度列為最重視的三大功能之一。因此,第10代Intel Core H筆記型電腦處理器具有通常僅在桌機上才得見到的絕佳效能,提供高達5.3 GHz3 Turbo、8核心和16執(zhí)行緒的更快效能,以卓越的回應速度和一致的游戲內性能(in-game performance)提供沉浸式游戲體驗。游戲和應用程式持續(xù)依賴高頻率的核心效能,英特爾正在努力提高頻率范圍,以降低延遲,并在筆記型電腦上提供最佳的PC游戲體驗。

英特爾高端和游戲筆記型電腦部門總經理Fredrik Hamberger表示,新發(fā)表的第10代Intel Core H系列筆電平將包括30多款輕薄型筆電。新的平臺針對專業(yè)級玩家和創(chuàng)作者進行了最佳化,在絕大多數(shù)的條件下可提供業(yè)界最快的5GHz頻率,為使用者提供出色的游戲體驗和豐富的創(chuàng)作能力。

根據(jù)英特爾所提供的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此系列產品之首,為第10代Intel Core H i9-10980HK處理器具有高達5.3GHz Turbo、8核心,16執(zhí)行緒和16 MB的Intel Smart Cache快取存儲器,能為游戲玩家和創(chuàng)作者驅動極致的筆記型電腦體驗,并允許進一步定制化、最佳化和校調CPU效能。

而Intel Core H i9-10980HK處理器與使用3年的系統(tǒng)相比,游戲中每秒增加多達54%的幀數(shù),在頂級游戲中享有更佳體驗。整體效能提高多達44%,讓使用者感受到更快、更即時回應的生產力。高達2倍的4K影片成像8和匯出速度,讓創(chuàng)作與分享變得更快、更容易。另外,具有高達5.0GHz Turbo的第10代Intel Core H i7-10750H處理器與使用三年的系統(tǒng)相比,游戲中每秒增加多達44%的幀數(shù),整體效能提高多達33%,4K影像匯出速度最高提升70%。

至于,本次英特爾也推出了具有高達5.1GHz Turbo、8核心和16執(zhí)行緒的最高效能的全新的Intel Core i7-10875H處理器。該處理器適用于不斷成長的創(chuàng)作者市場,專業(yè)級游戲玩家、以及其他對系統(tǒng)效能有高度要求的多工處理工作者。

最后,英特爾指出,領先的PC制造商合作,將于2020年推出橫跨消費者、商業(yè)和工作站領域的100多種設計,其中包括30多款厚度小于20mm的輕薄型筆電。Intel還與PC制造商共同合作最佳化筆記型電腦以支持最新技術,包括整合式Intel Wi-Fi 6 AX201(Gig+)支持快3倍的下載速度,以實現(xiàn)高速、低延遲的無線效能、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Intel Adaptix Dynamic Tuning技術和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用于智慧效能調整、Intel Speed Optimizer15提供簡單的一鍵式超頻方法、以及Thunderbol 3的支援,其頻寬為USB 3.1的4倍,以驅動豐富的媒體內容并輕松連結2個4K顯示器與Intel Optane存儲器支援加速游戲啟動與加載。

英特爾無懼AMD追趕 預計2021年將推出7納米制程

英特爾無懼AMD追趕 預計2021年將推出7納米制程

AMD的Ryzen架構CPU在2019年推出的7納米制程的Zen2架構產品后,終于達成了追趕競爭對手英特爾的目標。因為,其不僅在制程及性能上都有優(yōu)勢,甚至在市場占有率上也有所斬獲,而這是過去一直以來都很少見的。不過,英特爾來說,對于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似乎不太在意,因為英特爾認為,市場占有率的下滑只是他們之前產能不足所導致,英特爾目前也在積極改善這一問題。

根據(jù)外媒的報導,英特爾財務長George Davis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英特爾在CPU市場占有率的下滑主要原因跟他們自己有關,原因是在于本身的產能不足導致,尤其是在核心較少的入門級市場,英特爾因應產能不足的策略,是優(yōu)先保證高階產品供貨,使入門級CPU市場成為最供不應求的部分。

George Davis進一步指出,英特爾2020年內就會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奪回之前失去的入門級CPU市場占有率。而根據(jù)英特爾之前的規(guī)劃,他們的產能預計2020年還將增加25%,特別是吃緊的14納米制程部分。而對CPU的市場競爭,George Davis也表態(tài),英特爾不大有競爭壓力,原因是多年來英特爾已經形成了足夠的消費者忠誠度,穩(wěn)定性并不容易動搖。

另外,即便CPU性能上不如競爭對手的產品,George Davis也指出,這還要考量到整個平臺的優(yōu)勢,例如支援某種特定的存儲器或者特別的指令集等。此外,在未來的制程技術發(fā)展上,除了現(xiàn)在10納米產能正在加速之外,英特爾還將恢復制程技術領先的關鍵部分寄望在未來更先進制程的發(fā)展上,預估英特爾將在2021年推出7納米制程技術。相對于之前的先進制程,7納米將不僅是制程技術的升級,也是在處理器性能上與競爭對手產品保持同等競爭優(yōu)勢的關鍵,而且還將會是未來發(fā)展5納米制程的基礎。

英特爾進入10納米++時代 預計2020年推Tiger Lake架構產品

英特爾進入10納米++時代 預計2020年推Tiger Lake架構產品

根據(jù)外媒報導,處理器龍頭英特爾目前已經在發(fā)展第3代10納米,即10納米++制程了。

不過,因為前兩代10納米制程在表現(xiàn)上并不太完美,尤其是在頻率上,當前的Ice Lake-U架構處理器在最高頻率上的表現(xiàn)不佳,直接使得它在最大性能表現(xiàn)上落后于使用Comet Lake-U較老架構的產品。

只是,就目前來看情況正在好轉,因為有爆料指稱新一代的Tiger Lake-U架構的工程測試芯片已經能夠全核心跑到最高4GHz,單核心跑到4.3GHz的速率了。

報導指出,根據(jù)市場人士的爆料表示,就最近Tiger Lake-U架構的相關測試成績來看,英特爾目前確實是在加速測試Tiger Lake-U架構的產品。Tiger Lake架構將使用新一代的Willow Cove內核微架構,而Willow Cove內核微架構則將會在暫存效能上有大的改進,其中L2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可能達到1.25MB之多。

另外,還將預計搭載Xe GPU的執(zhí)行單元作為核心顯示,在整體性能上相對于目前的低耗能的移動處理器來說,將會有一個相對突出的提升。

報導進一步指出,目前在10納米制程的Ice Lake-U架構產品上,效能最強的i7-1065G7全核心最高頻率只有3.5GHz,而單核心的最高頻率也只能到達3.9GHz的速度,這嚴重影響了目前Sunny Cove微架構的性能表現(xiàn)。

而這樣的情況在使用10納米++制程后的Tiger Lake-U架構產品上,在最高頻率上有明顯改善,全核心能夠跑上4GHz的速度,比i7-1065G7高出0.5GHz。而單核心方面的速度則可達到4.3GHz,雖然仍然趕不上14納米++制程時代的最佳產品,但已經較之前提升不少。

根據(jù)英特爾之前的說法,Tiger Lake架構的產品將會在2020上半年正式登場,這也就說明了近期英特爾一直密集測試Tiger Lake架構產品的原因。照目前工程測試芯片的發(fā)展進度來看,10納米++和Tiger Lake架構產品的發(fā)展算是順利。屆時如果能如期問世,則在低耗能的移動處理器市場上,對AMD將要發(fā)表的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是一次有利的逆襲。

英特爾不會過渡10納米以發(fā)展7納米,將推出10納米強化版制程

英特爾不會過渡10納米以發(fā)展7納米,將推出10納米強化版制程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于2019年正式量產10納米制程產品后,外界開始有傳言表示,因為10納米制程耗費英特爾太多時間,因此英特爾將把10納米制程列為過渡,全力往7納米節(jié)點前進。但英特爾出面否認,10納米會是英特爾重要節(jié)點,會有其他強化版出現(xiàn),不準備過渡10納米,之后往7納米節(jié)點前進。

2019年英特爾量產10納米制程之后,第10代筆記型代號Ice Lake的處理器已經問世,而桌上型及服務器專用的10納米制程處理器也預計2020年將會問世。不過,此時根據(jù)外媒的報導指出,因為英特爾開發(fā)10納米的時間過長,導致沿用了4代的14納米制程,甚至因此發(fā)生了14納米產能不足的情況,影響了市場供貨。因此,英特爾預計將10納米制程列為過渡,而積極朝向7納米節(jié)點制程前進。

報導指出,有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之所以將10納米制程列為過渡的原因,主要是2019年10納米制程的筆記型電腦處理器才上市,而專用于桌上型電腦及服務器的10納米制程處理器則要到2020年問世。之后,根據(jù)英特爾的規(guī)劃,2021年就將要推出7納米制程的產品,屆時,10納米制程就沒有價值。

不過這樣的傳聞遭到英特爾的官方否認,并表示在現(xiàn)階段的10納米制程之后,還會推出強化版的10納米+及10納米++制程,并不會將其列為過渡。

根據(jù)英特爾的官方說法表示,從2020上半年的14納米代號Coppoer Lake處理器,到2020年下半年10納米制程代號Ice Lake的處理器,英特爾還將繼續(xù)推出Whitley平臺,2021年英特爾也將在Whitley之后,推出7納米代號的Sapphire Rapids平臺產品。因此,在7納米產品之前,10納米制程仍將會有許多產品的推出,并不會過渡化處理。

英特爾上周由外資瑞銀主辦的TMT全球技術大會,也談到10納米制程的延遲問題,且表態(tài)不會過渡10納米制程,因為現(xiàn)在英特爾已經解決了10納米制程的基礎技術問題,而且已經進入了大規(guī)模生產的階段。英特爾還強調,10納米制程雖然延后了好幾年時間推出,但是在英特爾沒有降低性能目標的情況下,解決了10納米制程的量產問題,因此相信10納米制程還會有很大的價值。而且就在10納米制程之后,還有強化版的10納米+及10納米++等制程的推出。

整體來說,英特爾表示10納米制程進度確實延后,導致10納米跟7納米制程推出時間可能相差不到一年,不過,英特爾已花費大量資金解決10納米制程的量產問題,因此列為過渡不可能。畢竟不是所有處理器都需要先進7納米制程,且以后先進制程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在此情況下能有多種制程技術,能達到互補效益。

英特爾從專攻CPU轉戰(zhàn)全硅30% 沒那么簡單!

英特爾從專攻CPU轉戰(zhàn)全硅30% 沒那么簡單!

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近期公開發(fā)表了一些有趣的想法。他表示,如果未來英特爾將精力只花費在“守住90% CPU市場份額”的目的上,將會阻礙公司發(fā)展的腳步。鮑勃·斯旺認為,專注于90%的CPU市場份額,是英特爾錯過市場機會和轉型過渡的原因。他表示,未來英特爾將搶占30%的“全硅”市場,而不再只是大多數(shù)CPU市場占比。

搶占“全硅市場”,英特爾轉移重點

鮑勃·斯旺表示,“全硅市場”不單單指CPU,這意味著英特爾將致力于把一些技術整合在一起,它包括GPU、Al、FPGA。顯然這并不是說說而已,英特爾相關的實際行動早已展開??偨Y過去幾年英特爾投資方向,不難看出其關鍵技術方面的投資,確實是以“全硅市場”為核心。在5G方面,英特爾通過并購Altera,為“英特爾云”助勢,Nervana處理器及其Xe GPU也為英特爾搶占新市場吹起號角。

“英特爾布局全硅市場,應該做比較長時間了。在去年英特爾的數(shù)據(jù)中心分享會上,他們就表示會在除CPU之外的領域做一些嘗試。今年,英特爾打造全硅市場的目的應該更加明確,我認為,英特爾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發(fā)展重點,是放在數(shù)據(jù)中心這一塊。”市場分析師陳躍楠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傳統(tǒng)市場的競爭已然不再是英特爾最為看中的關注點。鮑勃·斯旺否認了英特爾過去“專注于保護90%CPU市場份額”的做法,他認為這限制了英特爾的思維,阻礙了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創(chuàng)新。因此,英特爾決定布局“30%的全硅市場”。

姚嘉洋向記者解釋,英特爾選擇此舉的很大原因,是從系統(tǒng)層面的角度考慮。目前,英特爾的營收主力,依舊來自于CPU市場,但是未來,萬物互聯(lián)將成為趨勢,除了CPU之外,越來越多類型的處理芯片打開了更有后勁的市場空間,而這些空間,才是英特爾更為關注的對象?!癐ntel這幾年來的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Intel不斷地發(fā)動并購,用更為多元的產品線,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僅是單純提供CPU產品而已。也唯有如此,可以開拓更為多元的市場機會?!币窝笳f。

對手多元化,英特爾未來困境待破

作為行業(yè)老牌龍頭企業(yè),英特爾的一舉一動一直被看作行業(yè)風向標。但此次的“全硅”計劃,分析師并不認為容易效仿。姚嘉洋表示,英特爾的”全硅”模式,大體上只有規(guī)模較大的半導體企業(yè)有辦法做到,其概念是,以提升半導體產品的市占率為主的策略模式,而不是拘泥于CPU的市占率,畢竟CPU只是眾多半導體產品的種類之一?!皬拇它c來看,所謂的全硅發(fā)展模式,應是全球半導體營收居于前十名的企業(yè)比較合適,如Samsung這類的一級半導體大廠才有辦法做到?!币窝笳f。

但是即使是英特爾,此次從“專攻CPU”轉戰(zhàn)“全硅30%”,也沒有理想中的那么簡單。在CPU領域,英特爾一直是行業(yè)翹楚,近幾年在XPU、FPGA等市場的探索,不論成功與否,皆為其打造“全硅”市場打下基礎。但英特爾攻略新市場之行,還需克服最重要的一關——老牌大廠。

“英特爾目前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進入一個新市場之后,如何去跟這些老牌大廠進行競爭。錢燒進去了,但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定有老牌大廠好,會導致業(yè)內企業(yè)購買英特爾產品時,考慮更加慎重。例如英特爾與蘋果的基帶芯片訂單?!标愜S楠說。

半導體是一個專業(yè)性非常高的行業(yè),“高精尖”一直是其代名詞,不論在設計、設備、封裝、測試、材料等各個方向,都有深耕十幾年的老牌大廠駐扎。雖然英特爾在CPU領域處在龍頭地位,但在瞄準的其他新市場中,英特爾只能算是“新秀”。既然是新秀,那么就避免不了面對老牌大廠在所處領域中的高額占比。因此,為了快速滲入,英特爾目前采取了較為傳統(tǒng)的措施——收購。

近期,英特爾收購了深度學習芯片初創(chuàng)公司Habana Labs,在之前,計算機網(wǎng)絡初創(chuàng)公司BarefootNetworks、智能視頻和視覺系統(tǒng)設計可編程芯片Omnitek公司等皆被其收到麾下?!敖鼛啄?,英特爾有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收購一些企業(yè),計劃通過收購進軍其他市場,一方面穩(wěn)固自身技術,另一方面,收購要比自己研發(fā)簡單得多?!标愜S楠說。

“Intel的這種選擇,可以用‘舍小取大’來形容。但Intel在現(xiàn)階段的營收主力還是來自于CPU,短期內要立即轉型成功,或許頗有難度。全硅發(fā)展模式對于Intel來說,是一項長期計劃,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具體推動轉型策略。英特爾也因此需要面對不少風險,拓展Intel旗下各類芯片市場的占有率,意味著競爭對手數(shù)量大幅增加,以FPGA而言,有Xilinx,以太網(wǎng)絡芯片則有Broadcom與Marvell等,WiFi芯片則有Qualcomm、Broadcom與聯(lián)發(fā)科等。Intel舍棄已有的CPU龍頭地位,隨之而來的,就是面對更多元的競爭對手,在戰(zhàn)線擴大的情況下,對手勢必也會有所應對。鮑勃·斯旺對此采取哪些措施,相信會是2020年的觀察重點?!币窝笳f。

加強新工藝研發(fā) 英特爾招募格芯CTO

加強新工藝研發(fā) 英特爾招募格芯CTO

為了做好新的CPU/GPU架構,Intel批量招募了Raja Koduri、Jim Keller等一大批業(yè)界牛人,而為了加強新工藝的研發(fā),Intel最近又招攬了前GlobalFoundries CTO、前IBM微電子業(yè)務主管Gary Patton博士。

Gary Patton博士在半導體工藝方面造詣深厚,早些年就在IBM挑大梁,2015年GF收購了IBM晶圓制造業(yè)務,他也隨即進了GF,擔任CTO,一直負責尖端工藝的研發(fā)。

只不過,GF已經改變投資策略,直接取消了7nm、5nm等更新工藝的研發(fā),不再與臺積電、三星正面對抗,改而專注于利潤率更高的14/12nm工藝,以及專用性的22FDX、12FDX。

這樣一來,Gary Patton這樣的頂尖人才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離開已是必然,而苦于工藝“落后”的Intel正是最佳去處。

Gary Patton加盟Intel后將擔任企業(yè)副總裁、設計實現(xiàn)總經理,直接向Intel CTO Mike Mayberry匯報,主要負責建設生態(tài)系統(tǒng)、部署特定工藝,以及處理器設計套件開發(fā)(PDK)、IP、工具等,促成新工藝滿足預設的性能、成本、上市時間需求。

目前,Intel尚未官宣招募Gary Patton,不過在GF的網(wǎng)站上,Gary Patton的名字已經消失。

英特爾決定重啟22納米產品線,解決CPU缺貨問題

英特爾決定重啟22納米產品線,解決CPU缺貨問題

處理器制程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進步,從22納米、14納米、10納米到7納米,每次改進都為CPU帶來效能與功率改善,但眼下CPU面臨大缺貨問題,讓Intel不得不走回頭路。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CPU制程已進步到10納米,即于筆電推出的Ice Lake系列處理器。雖然說桌面版7納米CPU依然讓科技業(yè)界等得心煩,但Intel現(xiàn)在卻有更大的麻煩要處理,就是主流14納米處理器供貨短缺。

大概兩周前,Intel公開向許多合作伙伴致歉,表示14納米處理器供應不足的問題仍尚未解決,確實為廠商帶來困擾。也因此Intel決定做出路線重大調整,就是將已有6年歷史的Haswell架構、22納米制程處理器Pentium G3420重啟生產。

定位上,無論過去或現(xiàn)在Pentium G3420都屬于低端處理器,擁有2核心與2執(zhí)行緒,基礎頻率為3.20GHz,十分適合KIOSK或嵌入式系統(tǒng)使用。其實Intel不久前才宣布停產22納米處理器,工廠尚未轉換成更新制程前,為了解決產量不足問題,恢復制作老產品確實是較穩(wěn)當?shù)姆绞健?/p>

盡管對終端消費者來說,應該無法在消費市場看見2020年生產的Pentium G3420,即便DIY店家愿意上架,效能也早已不符多數(shù)人的需求,但對某些急需裝置搭載CPU的廠商而言,這款可靠的22納米處理器或許真能解決燃眉之急。

雖然Intel重啟22納米生產線,但官方并沒有指出其他中、高端處理器產品,會用22納米制程再生產,畢竟對Intel而言,現(xiàn)階段提升14納米供貨速度與10納米、7納米CPU的良率,才是與崛起的AMD一較高下的正確方式。

傳三星拿下英特爾CPU委外代工大單

傳三星拿下英特爾CPU委外代工大單

美國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的個人計算機CPU供不應求,引爆市場缺貨危機,原本外界看好臺積電有望,但先是有美系外資認為,CPU并不會列為委外代工項目,如今又有韓媒報導透露,這筆訂單將由韓國科技大廠三星電子拿下。

據(jù)韓聯(lián)社報導,半導體行業(yè)消息人士表示,英特爾選擇三星做為晶圓代工廠商,藉此提高14納米晶圓產能,藉此應付CPU長期缺貨的問題。英特爾執(zhí)行副總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日前先是在官網(wǎng)上罕見發(fā)布道歉信,解釋近一年來CPU 出貨延遲問題,并對客戶表達歉意,但這也代表從2018 年來,英特爾持續(xù)擴產也無法阻止缺貨狀況,包括惠普與聯(lián)想都曾抱怨該問題,戴爾甚至是將明年營收展望下調。

英特爾強調,目前14納米技術相當成熟,今年在14納米晶圓產能資本投入已經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同時也在努力提升10納米晶圓產能。

臺積電與三星目前在先進制程上,由臺積電靠著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7納米制程拼過三星,如今更在晶圓代工市場拿下49.2%市占率,三星已18%市占率遠遠落后。

不過,外資日前透露,過去1、2年英特爾曾將芯片組或周邊IC等元件,由臺積電、三星代工生產,但從未有過CPU列為委外代工項目的經驗,所以該外資認為,臺積電接到英特爾的CPU訂單機率微乎其微。但如今傳出三星拿下訂單,臺積電與三星競爭更加激烈,就要等到稍后是否有最新訊息,才能得知是否屬實。

集邦咨詢2020存儲產業(yè)趨勢峰會于11月27日圓滿落幕,歡迎在微信公眾號回復”峰會”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視頻回放。

星宸科技發(fā)布軒轅、越影、降龍三大系列芯片,引領AI賦能各行各業(yè)

星宸科技發(fā)布軒轅、越影、降龍三大系列芯片,引領AI賦能各行各業(yè)

10月27日,國內領先的AI Camera系統(tǒng)芯片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星宸科技(SigmaStar)在深圳舉行以Leading AI Everywhere為主題的2019新產品發(fā)布會,現(xiàn)場發(fā)布了星宸科技三大產品線的AI新品:智能顯示–軒轅系列SSD201、SSD202D;、車載智能DVR–越影系列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智能安防–降龍系列SSC336D/Q、SSC338G、SSC339G、SSR621D/Q等,并邀請了商湯科技、艾為智能、邁宸科技、智芯原動、愛華盈通、天瞳威視等眾多合作伙伴共同見證。

星宸科技(SigmaStar)團隊源自MStar,專注于安防、智能輔助駕駛、物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家庭等領域芯片研發(fā),產品覆蓋IP Cam、USB Cam 、Car Cam、NVR、DVR、運動相機、智能家居和智能顯示等。

成立短短三年時間,星宸科技在行業(yè)中已經小有成就,公司1080P高清行車記錄儀芯片在2018年行業(yè)市占率第一;USB攝像頭芯片在2018年行業(yè)市占率第一;安防監(jiān)控芯片2018年市占率全球前三。Smart Display芯片市占率快速成長。

星宸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永育先生在現(xiàn)場介紹到:“星宸科技引領AI賦能各行各業(yè),讓AI技術走進千家萬戶。通過在音頻編解碼、視頻編解碼、人工智能處理器、智能顯示、Wi-Fi傳輸?shù)群诵募夹g的深度研發(fā),星宸科技在智能安防,智能顯示,智能家居,智能輔助駕駛等多個AI應用領域嶄露頭角?!?/p>

發(fā)布軒轅系列SSD201、SSD202D智能顯示芯片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讓智能機器逐漸實現(xiàn)從“認識物理世界”到“個性化場景落地”的轉變,就像電視、手機等行業(yè),都經歷了從模擬到數(shù)字、從數(shù)字到智能的變遷,小屏顯示也在經歷這個過程,智能化的顯示終端將極大的提高效率和人性化,那么怎么定義智能顯示?

星宸科技顯示芯片的市場負責人陳立敬表示,智能顯示主要要解決一個信息呈現(xiàn)和人機交互的智能化,這需要智能顯示具備多網(wǎng)絡連接、多視窗、觸控和語音交互等特征。其中,多網(wǎng)絡連接是解決一個互聯(lián)互通、信息來源處理和更人性化的控制,對于顯示設備而言,它既是一個端,同時也是一個小中樞,起到連接周邊設備及顯示控制功能,顯示設備在這個網(wǎng)絡當中起到了一個小型中心的作用,這個小中心的作用就是連接、控制其他設備以及及時處理IoT的信息的能力。

多視窗是解決信息處理的效率提高問題,多視窗使信息更直觀,交互更直接!隨著大數(shù)據(jù)及算法的不斷進步,AI發(fā)展的很快,語音交互也越來越成熟,而語音交互是當前人機交互的最好方式,特別是在設備功能越來越多的情況更是合適,成本增加不多,使用也更為方便。

正是基于這些考量,星宸科技在此次發(fā)布會上推出軒轅系列智能顯示產品SSD201、SSD202D芯片方案,支持多網(wǎng)絡連接、多視窗、觸控和語音交互等應用需求,讓智能顯示更加人性化。
?
據(jù)介紹,星宸科技軒轅系列芯片應用于樓宇對講、智能家居、白電/廚電顯控以及各種HMI產品等。星宸的軒轅系列將助力顯示領域的智能化落地,提高產品價值!

發(fā)布越影系列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車載智能DVR芯片

除了在智能顯示領域發(fā)布新品外,星宸科技還發(fā)布越影車載智能DVR系列產品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提供多核ARM,自主研發(fā)的AI NPU處理器,DSP等多個版本給合作伙伴進行差異化應用算法開發(fā)。

在車載智能DVR產品中,高解析率的視頻處理可以讓用戶還原更加真實的行車場景,車主可以實時預覽高品質圖像,同時可以保證有效的視頻取證、高質量的視頻分享等后續(xù)操作,輔以先進的編碼格式H.264/H.265,可以大幅地提升壓縮效率,提高存儲空間的利用率。星宸科技越影系列在高清1080P,超高清4K等高解析度的視頻前處理/后處理,編解碼有深厚的積累,并且可以同時接入多通道視頻進行處理,滿足車載DVR市場差異化應用的需求。

此外,行業(yè)車輛、準前裝/前裝車輛對SoC有著高標準的安全等級要求,需要其能抵御大范圍溫度波動的要求,星宸科技針對這些市場系列化地推出滿足工業(yè)級溫度特性以及AEC-Q100認證的相關芯片,以適應產品需求。

星宸科技越影系列芯片市場負責人朱杰表示,伴隨著汽車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基于行車安全性的考慮,車載視頻實時監(jiān)控,存儲,分享等功能越來越多的在車載產品形態(tài)中出現(xiàn),智能化應用也呈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星宸科技的車載類芯片從開發(fā)之初就致力于圍繞視頻圖像處理的核心能力,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力求打造出中國最好的汽車電子半導體產品。

發(fā)布降龍系列SSC336D/Q、SSC339G、SSR621D/Q 智能安防芯片

在此次發(fā)布會上,星宸科技最后發(fā)布了降龍系列IPC芯片:SSC336D/Q,SSC338G,SSC339G可應用于聲光警戒相機/家庭AI攝像頭/人臉門禁考勤支付/智能社區(qū)停車場/智能視頻會議系統(tǒng)/4K大屏AI互動等領域;SSR621D/Q可應用于4/8/16路NVR主控,家庭私有云等領域。

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高質量圖像效果、算法兼容性好、功耗低、價格親民的智能IPC芯片非常少,也缺少一款解碼能力高、支持高分辨率、集成度高的NVR芯片,這些對推動安防的智能化普及至關重要。

星宸科技安防產品線是一條為視頻監(jiān)控設備,智能家居和數(shù)據(jù)AI分析傾力打造的芯片產品線。從負責圖像采集和視頻編碼的攝像機,到存儲解碼顯示的硬盤錄像機,再到邊緣計算的終端,星宸科技芯片產品無處不在。據(jù)介紹,星宸科技始終保持著對最先進音視頻技術和AI技術的探索,不斷改善ISP處理算法:提升畫面的清晰度、色彩的還原性、夜視的通透度。并且不斷鉆研AI處理技術,打造出專為視頻數(shù)據(jù)分析的AI引擎——“降龍”, 它具有功耗低、支持架構靈活、兼容性好、開發(fā)敏捷的特點。

“目前我們已經發(fā)布了多達6個系列的安防IPC主控芯片及NVR芯片,攜手各大合作伙伴,致力于讓AI技術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廣,讓客戶滿意。”降龍系列智能芯片市場負責人賀曉明表示,隨著視頻監(jiān)控高清化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發(fā)展,市場催生了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需求,行業(yè)需求已經從看得清轉變?yōu)榭吹枚8咔宓暮A繑?shù)據(jù)如果都交由平臺去處理會造成計算量巨大和時間滯后的問題,市場對邊緣端智能的需求大漲。

整體來看,星宸科技在軒轅系列智能顯示芯片、越影系列車載智能DVR芯片、降龍系列智能安防芯片等新品的加持下,AI芯片產品覆蓋會更加全面,將在車載電子、安防、物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家庭等領域真正做到“引領AI技術賦能各行各業(yè),讓AI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