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在今年的IEEE國際電子設備會議(IEDM)上,芯片巨頭英特爾發(fā)布了2019年到2029年未來十年制造工藝擴展路線圖,包括2029年推出1.4納米制造工藝。
2029年1.4納米工藝
英特爾預計其制造工藝節(jié)點技術將保持2年一飛躍的節(jié)奏,從2019年的10納米工藝開始,到2021年轉向7納米EUV(極紫外光刻),然后在2023年采用5納米,2025年3納米,2027年2納米,最終到2029年的1.4納米。這是英特爾首次提到1.4納米工藝,相當于12個硅原子所占的位置,因此也證實了英特爾的發(fā)展方向。
或許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IEDM大會上,有些演講涉及的工藝尺寸為0.3納米的技術,使用的是所謂的“2D自組裝”材料。盡管不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工藝,但在硅芯片制造領域,卻是首次有人如此提及。顯然,英特爾(及其合作伙伴)需要克服的問題很多。
技術迭代和反向移植
在兩代工藝節(jié)點之間,英特爾將會引入+和++工藝迭代版本,以便從每個節(jié)點中提取盡可能多的優(yōu)化性能。唯一的例外是10納米工藝,它已經處于10+版本階段,所以我們將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看到10++和10+++版本。英特爾相信,他們可以每年都做到這一點,但也要有重疊的團隊,以確保一個完整的工藝節(jié)點可以與另一個重疊。
英特爾路線圖的有趣之處還在于,它提到了“反向移植”(back porting)。這是在芯片設計時就要考慮到的一種工藝節(jié)點能力。盡管英特爾表示,他們正在將芯片設計從工藝節(jié)點技術中分離出來,但在某些時候,為了開始在硅中布局,工藝節(jié)點過程是鎖定的,特別是當它進入掩碼創(chuàng)建時,因此在具體實施上并不容易。
不過,路線圖中顯示,英特爾將允許存在這樣一種工作流程,即任何第一代7納米設計可以反向移植到10++版本上,任何第一代5納米設計可以反向移植到7++版本上,然后是3納米反向移植到5++,2納米反向移植到3++上,依此類推。有人可能會說,這個路線圖對日期的限定可能不是那么嚴格,我們已經看到英特爾的10納米技術需要很長時間才成熟起來,因此,期望公司在兩年的時間里,在主要的工藝技術節(jié)點上以一年速度進行更新的節(jié)奏前進,似乎顯得過于樂觀。
請注意,當涉及到英特爾時,這并不是第一次提到“反向移植”硬件設計。由于英特爾10納米工藝技術目前處于延遲階段,有廣泛的傳聞稱,英特爾未來的某些CPU微體系結構設計,最終可能會使用非常成功的14納米工藝。
研發(fā)努力
通常情況下,隨著工藝節(jié)點的開發(fā),需要有不同的團隊負責每個節(jié)點的工作。這副路線圖說明,英特爾目前正在開發(fā)其10++優(yōu)化以及7納米系列工藝。其想法是,從設計角度來看,+版每一代更新都可以輕松實現,因為這個數字代表了完整的節(jié)點優(yōu)勢。
有趣的是,我們看到英特爾的7納米工藝基于10++版本開發(fā),而英特爾認為未來的5納米工藝也會基于7納米工藝的設計,3納米基于5納米設計。毫無疑問,每次+/++迭代的某些優(yōu)化將在需要時被移植到未來的設計中。
在這副路線圖中,我們看到英特爾的5納米工藝目前還處于定義階段。在這次IEDM會議上,有很多關于5納米工藝的討論,所以其中有些改進(如制造、材料、一致性等)最終將被應用于英特爾的5納米工藝中,這取決于他們與哪些設計公司合作(歷史上是應用材料公司)。
除了5納米工藝開發(fā),我們還可以看看英特爾的3納米、2納米以及1.4納米工藝藍圖,該公司目前正處于“尋路”模式中。展望未來,英特爾正在考慮新材料、新晶體管設計等。同樣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新的路線圖,英特爾顯然仍然相信摩爾定律。
]]>早在7月份,蘋果就宣布以約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yè)務。今天,英特爾宣布,它已經完成了向蘋果出售其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yè)務。
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在7月份的公告中說:“該協(xié)議使我們能夠專注于為5G網絡開發(fā)技術,同時保留我們團隊已創(chuàng)建的關鍵知識產權和調制解調器技術。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很尊重蘋果,我們有信心蘋果可以為這個才華橫溢的團隊以及不斷發(fā)展的重要資產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我們期待著全力投入5G,使其最貼近我們全球客戶群的需求,包括網絡運營商,電信設備制造商和云服務提供商?!?/p>
蘋果公司硬件技術高級副總裁約翰尼·斯魯吉(Johny Srouji)表示:“我們已經與英特爾合作了很多年,并且知道該團隊與蘋果公司一樣熱衷于設計能夠為用戶提供世界最佳體驗的技術。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工程師加入我們不斷壯大的蜂窩技術團隊,蘋果感到很高興,他們將在蘋果提供的創(chuàng)意和動態(tài)環(huán)境中蓬勃發(fā)展,加上我們對創(chuàng)新IP的大量收購,將有助于加快我們對未來產品的開發(fā),并使蘋果進一步向前邁進?!?/p>
目前,蘋果公司依靠高通公司為iPhone提供4G LTE和5G調制解調器。通過此次收購,蘋果計劃在2021年開發(fā)自己的iPhone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
]]>英特爾日前發(fā)布消息稱,英特爾將與聯(lián)發(fā)科共同開發(fā)、驗證和支持5G調制解調器解決方案,在下一代PC為消費者帶來5G體驗。
四個月前,英特爾才將智能手機基帶部門以10億美元出售給蘋果,轉眼又攜手聯(lián)發(fā)科研發(fā)針對PC市場的5G基帶方案。在5G智能手機市場出師不利的英特爾,能在5G PC市場扳回一城么?
在與聯(lián)發(fā)科共同研發(fā)5G基帶方案的過程中,英特爾打算做兩件事:一是制定5G解決方案規(guī)格,包括由聯(lián)發(fā)科開發(fā)和交付的5G調制解調器;二是進行跨平臺優(yōu)化與驗證,為OEM合作伙伴提供系統(tǒng)集成和聯(lián)合設計支持。也就是說,英特爾負責制定5G解決方案規(guī)格,聯(lián)發(fā)科負責開發(fā)和制造5G調制解調器。英特爾還將開發(fā)和驗證平臺級軟硬件集成,包括操作系統(tǒng)主機驅動程序。
英特爾為何賣掉5G智能手機基帶部門,轉而與聯(lián)發(fā)科攜手研發(fā)5G基帶?業(yè)內人士盛陵海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英特爾的主業(yè)不是基帶芯片,而且基帶芯片沒有給英特爾帶來明顯的利潤增長。賣掉手機基帶芯片部門,改為與其他廠商合作研發(fā)5G基帶,既不必放棄5G業(yè)務,也能降低運營成本。
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Bob Swan表示,英特爾將大部分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yè)務出售給蘋果,以專注于正在增長、真正帶來機會的5G網絡業(yè)務。目前來看,PC市場正是英特爾眼中拓展5G業(yè)務的重要落腳點。
5G PC的概念已經不算稀罕,高通、ARM、微軟正在攜手開發(fā)隨時在線的PC產品,讓PC像手機一樣,可以隨時連接移動網絡或Wifi網絡。5G的到來,無疑將對這一類產品產生利好。2018年年底,高通推出了首款基于7nm的“隨時在線”PC處理器驍龍8cx平臺。在COMPUTEX2019展會上,聯(lián)想和高通聯(lián)合發(fā)布了首款支持5G網絡的筆記本。
作為PC市場的龍頭企業(yè),英特爾并不打算缺位5G PC的技術風口,將可能出現的市場份額讓給高通和ARM。聯(lián)發(fā)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聯(lián)發(fā)科與英特爾合作開發(fā)面向PC的5G調制解調器設備,旨在為家庭和移動平臺提供5G解決方案,讓消費者在PC上更快地瀏覽網頁、直播視頻和暢玩游戲。同時,兩家公司還將與深圳廣和通合作開發(fā)M.2模塊,與英特爾客戶端平臺集成。廣和通將提供運營商認證和監(jiān)管支持,并主導5G M.2模塊的制造、銷售和分銷。
“英特爾顯然希望將5G作為賣點,但5G PC市場還在起步階段,有一個消費習慣改變和5G資費降低的過程,還需要產業(yè)鏈方方面面的努力?!笔⒘旰Uf。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因為CPU產能短缺,進而影響周邊個人電腦廠商出貨的情況逐漸蔓延。繼日前惠普(HP)與聯(lián)想(Lenovo)兩家品牌個人電腦廠商高層出來抱怨,表示英特爾的CPU缺貨已經影響到他們產品出貨,并沖擊業(yè)績之外,現在戴爾(DELL)電腦也發(fā)出報告指出,因為英特爾CPU的缺貨狀況,導致戴爾電腦的產品出貨受到影響,因此將進一步下修2020財年全年的營收金額。
對于CPU缺貨的情況,日前英特爾的執(zhí)行副總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罕見在官網上發(fā)出道歉信,針對近一年來發(fā)生的CPU出貨延遲問題表達歉意。而因為英特爾的道歉大動作,使得市場評估,實際上英特爾CPU缺貨的狀況要比之前所預估的更加嚴重。而英特爾CPU缺貨而造成的個人電腦出貨遞延,之前包括惠普與聯(lián)想兩大品牌電腦大廠高層都出面抱怨過。甚至是這樣CPU缺貨的態(tài)勢,還可能沖擊到好不容易等到低點反彈時機的DRAM產業(yè),使得復蘇時間再遞延。
如今,在聯(lián)想與惠普再加上DRAM業(yè)者之后,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第三的戴爾電腦也表示,英特爾CPU缺貨的狀況沖擊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因此將下修2020財年年全年的營收。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目前占戴爾電腦總營收將近一半的個人電腦事業(yè)部,在2020財年第3季營收較第2季成長了4.6%,金額來到114.1億美元。相較于伺服器和網路部門的營收在第3季來到42.4億美元,較第2季下滑了16%的情況,其表現明顯優(yōu)異,只是這樣的情況在第4季預計將會遭逢瓶頸。
報導指出,戴爾營運長Jeffrey Clarke在與分析師的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因為英特爾CPU短缺狀況較上一季更加嚴重,影響了戴爾電腦的商用和高端消費型個人電腦在第4季的預期出貨量。這將使得戴爾電腦預計把2020財年營收,由原本預估的927億美元至942億美元,下調至915億美元至922億美元之間。
而對于CPU缺貨所造成的市場壓力,英特爾方面日前曾經表示,除了持續(xù)提升產能與優(yōu)化良率來滿足市場上的需求之外,未來來不排除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以進一步填補CPU缺貨的缺口。不過,目前有哪些產品要委外、又會委外給那些廠商,英特爾則是表示尚在評估當中。
]]>雖然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遭到了重大失敗,但是美國英特爾公司迄今仍然是個人電腦處理器的主導性廠商,但是英特爾遭遇了嚴重的產能不足問題。
據外媒最新消息,11月20日,英特爾寫信給電腦廠商客戶,為公司電腦處理器產品的持續(xù)短缺道歉,表示處理器短缺正在給全球個人電腦制造商帶來“重大挑戰(zhàn)”。
據國外媒體報道,這家芯片制造商重申了一個月前發(fā)布的財務展望,但承認仍然難以按時交付客戶訂購的處理器。英特爾還暗示了出現了新的芯片制造問題。
英特爾營銷副總裁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特豪斯在英特爾網站上發(fā)布的一封客戶公開信中寫道:“我要對最近電腦處理器發(fā)貨延遲對您的業(yè)務造成的影響表示誠摯道歉,并對您的持續(xù)合作表示感謝?!?/p>
霍爾特豪斯說,英特爾今年秋天遭遇了半導體“生產變化”,這加劇了電腦芯片短缺。
英特爾正處于從目前的14納米一代向新型10納米芯片的艱難過渡之中。這些新芯片出現了持續(xù)的生產工藝缺陷,這使得它們的大規(guī)模生產推遲了數年。
所謂的14納米或10納米,指的是半導體或芯片的線寬,線寬越窄,單位面積芯片可以整合的晶體管數量就越多,芯片的處理性能更加強大、耗電量更低。更小的線寬是半導體廠商競爭的重要陣地。
今年,英特爾開始在美國俄勒岡和以色列的工廠生產新的10納米處理器,這限制了生產當前市場主流的14納米芯片的可用生產線。
霍爾特豪斯周三告訴客戶,出人意料的強勁個人電腦銷售超過了英特爾的芯片生產能力。
該公司還表示,將利用半導體代工廠在自有工廠之外生產更多芯片。
在最初預測今年銷售額會下降后,英特爾現在預計公司銷售額會適度增加,達到710億美元左右。
如果說英特爾的電腦廠商客戶對芯片交付延遲感到沮喪,該公司的股東似乎不會太擔心。英特爾股票周三收于57.90美元,接近該公司互聯(lián)網泡沫以來的最高點。周三美國股市收盤后,英特爾發(fā)布了霍爾特豪斯的公開信,但是英特爾股價在盤后交易中變化不大。
英特爾在10月份表示,要到明年某個時候才會解決芯片供應短缺問題。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已經在俄勒岡、愛爾蘭和以色列啟動了幾十億美元規(guī)模的產能擴建計劃,新的生產線將使用一種稱為極紫外光刻的生產工藝。
上述的產能擴張計劃將使未來7納米芯片的大規(guī)模生產成為可能,但新生產線的建設至少要幾年才能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前,在自家芯片生產訂單不足的情況下,英特爾曾經開拓半導體代工業(yè)務,即幫助外部廠商生產芯片,但是這一業(yè)務并未獲得成功,英特爾重新聚焦了本公司自有芯片的制造。
全球半導體市場已經形成了芯片代工廠+設計公司的業(yè)務模式,成千上萬的新創(chuàng)芯片設計公司可以輕資產運營,他們只需要把設計方案提交給代工廠,支付代工費就能拿到最終可以銷售給客戶的芯片。
中國臺灣的臺積電發(fā)明了芯片代工模式,目前是占據一半市場份額的代工巨頭。韓國三星電子也對外提供芯片代工服務,過去經常幫助蘋果公司制造用于智能手機的A系列處理器。
去年,中國臺灣媒體曾報道,英特爾公司出現產能不足,已經委托臺積電制造電腦處理器。最新的英特爾CPU委托代工計劃是否仍然交給臺積電,尚無法證實。
]]>AMD新處理器熱賣,讓英特爾(Intel)備感威脅。英特爾新品價格對半砍,謠傳還打算狠砸30億美元退敵。
據外媒報導,先前英特爾發(fā)布了第十代Cascade Lake-X CPU,18核的旗艦版本“Core i9-10980XE”,價格只要979美元,遠低于前代“Core i9-9980XE”的1,979美元,等于砍價50%之多。
不只如此,14核、12核、10核產品,價格也下砍40%美元。英特爾解釋,他們?yōu)榱烁叨穗娡嫱婕液陀跋駝?chuàng)造者調整價格。但是業(yè)界人士認為,降價是為了阻止AMD市占續(xù)增。
AMD的“Ryzen 3000”系列,挑戰(zhàn)英特爾桌機CPU地位,AMD的“Epyc”則威脅數據中心市場,疑似外泄的投影片顯示,英特爾打算撒錢促銷自家Core和Xeon處理器。
外媒指出,AdoredTV披露據稱是英特爾銷售會議的投影片,內容顯示,英特爾估計,該公司握有30億美元能干擾競爭,金額足足是AMD的十倍,暗示英特爾要殺價競爭,驅趕對手。不過techradar強調,不能確定外泄投影片的真?zhèn)?,必須謹慎看待相關說法。
有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英特爾微處理器的營收為122億美元,AMD緊追在后、達120億美元。過去一年來,AMD市占穩(wěn)定成長,年度復合成長率達7%,遠高于英特爾的0.29%。分析師Ron Ellwanger表示,英特爾營收仍讓AMD相形見絀,但是分析師注重成長率,對AMD表現激賞不已。
Ellwanger指出,AMD市占大增,原因之一是采用臺積電的7納米制程,英特爾的10納米制程落后三年;盡管英特爾宣稱,該公司的10納米與臺積電的7納米相似。另外,去年第二季,英特爾14納米供給吃緊,上述原因讓終端用戶改用AMD,侵蝕英特爾市占。
]]>美國電腦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過去被指壟斷芯片市場,遭到許多國家多年的反壟斷調查,不過有趣的是,據外媒最新消息,英特爾公司日前對全球科技行業(yè)風險投資巨頭軟銀集團發(fā)起了一項反壟斷訴訟,指控軟銀下屬的一個子公司囤積大量專利,只是為了通過無數訴訟來獲取收益,阻礙其他科技公司的發(fā)展,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公司周一在美國加州圣何塞的加州北區(qū)聯(lián)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訴訟。英特爾指出,軟銀集團2017年以33億美元收購的堡壘投資集團(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獲得了1000多項美國技術專利的控制權。
英特爾表示,堡壘投資集團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曾經對本公司提起訴訟,聲稱自2011年以來生產的幾乎每一款英特爾處理器都侵犯了這些公司從恩智浦半導體收購的技術專利。
英特爾在訴狀中指出,堡壘集團試圖扭轉其業(yè)績,證明軟銀投資的合理性的一種方式是增加專利訴訟和牟利機會。
“英特爾提出這一投訴是為了結束堡壘發(fā)起的反市場競爭專利收購運動以及堡壘擁有或控制的(專利主張實體)網絡?!庇⑻貭柸绱吮硎?。
對于英特爾的起訴,軟銀集團沒有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值得一提的是,軟銀還擁有英國芯片公司ARM,該公司的技術正在打入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等英特爾關鍵市場。
ARM公司本身并不直接生產芯片,而是把相關的技術專利和設計方案授權給了大量的芯片制造商。高通等公司利用這些方案推出了驍龍等著名芯片。另外,包括蘋果等公司也準備利用ARM授權的技術架構來研發(fā)用于個人電腦的芯片,這將會對英特爾的個人電腦業(yè)務產生直接威脅。
由于ARM技術在全球的風行,英特爾在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市場遭到了徹底失敗,目前已經退出。不過英特爾的技術架構和產品在電腦和服務器市場仍然擁有主導優(yōu)勢。
英特爾表示,堡壘集團收集專利的行為構成了反競爭行為,因為其動機是購買專利的成本低于科技公司避免訴訟、同意支付的授權費用。
事實上,在美國等全球科技市場上存在一大批所謂“專利流氓”的企業(yè),已經成為科技行業(yè)的“公敵”。這些公司并不使用所擁有的的技術專利開發(fā)真實的產品或者軟件,而僅僅是大量收購專利,然后在全球范圍內對可能構成侵權的公司發(fā)起訴訟,尋求巨額專利授權費或賠償金,以此作為一種長期的商業(yè)模式。
此前,“樹大招風”的蘋果公司也曾經遭遇了大量“專利流氓公司”的侵權訴訟,在一些訴訟中蘋果遭到敗訴,損失了真金白銀。
上述的軟銀堡壘投資集團是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術專利開發(fā)真實產品或者服務,尚不得而知。
對于軟銀集團來說,實施市場壟斷、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指控并不陌生。在過去幾年中,軟銀集團向行業(yè)領先的新創(chuàng)科技公司投資入股,甚至對同行業(yè)多個被投資公司進行幕后運作,讓他們進行有利于投資方的收購兼并,軟銀集團已經多次遭到了實施壟斷市場行為的批評。這當中包括軟銀集團入股網約車巨頭Uber、以及運作印度市場的網約車公司合并(后來因為創(chuàng)始人反對而遭到了失?。约白孶ber將東南亞地區(qū)的業(yè)務轉讓給本地對手Grab(軟銀集團同時是兩家公司的大股東)。
]]>這兩年,Intel飽受新工藝、新架構進展緩慢之苦,雖然有了全新的10nm Ice Lake,但是僅限筆記本移動平臺,而且還需要14nm Comet Lake來繼續(xù)輔助。根據路線圖規(guī)劃,明年初我們會在桌面上看到14nm Comet Lake-S,繼續(xù)Skylake CPU架構和9.5代核芯顯卡,增加到最多10核心20線程,并可能全線開放超線程,比如i3系列已確認4核心8線程,但需要更換新接口LGA1200,并搭配新主板400系列。
再往后的Rocket Lake家族,筆記本上是10nm,但桌面版卻還是14nm,而且要到2021年才會問世,唯一已知重大利好是會升級到12代核顯,也就是全新的Xe架構,屆時Intel的獨立顯卡也將重出江湖。
按照此前說法,繼續(xù)往后將是Tiger Lake,升級到10nm工藝、Willow Cove CPU架構,并搭配12代核顯,2021-2022年某個時候推出,然后還有新的Alder Lake。
不過最新消息顯示,Tiger Lake、Alder Lake的桌面版都已經取消,2022年的時候我們將看到新的“Meteor Lake”(流星湖),直接上7nm工藝!
如果屬實,這將意味著Intel會在桌面上完全跳過10nm,這在歷史上可是從未有過的事情,難道是10nm真的上不了高性能?
Meteor Lake的具體架構不詳,CPU方面不知道能不能上更新的Golden Willow,這也是已知的Intel最高級的架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ntel早已經官宣,7nm工藝會由獨立顯卡產品首發(fā),時間也是2022年。
]]>根據WCCFTECH的消息,英特爾計劃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市場通過降價來反擊AMD,同時對他們即將推出的產品線的價格進行重新定位。AdoredTV曝光的一張幻燈片顯示,英特爾可能會拿出30億美元的預算與AMD展開競爭。
曝光的這張幻燈片顯示,AMD 2018年的凈利潤約為3億美元,而英特爾將支付30億美元的總成本與AMD進行競爭,這些成本可能包括老產品的降價折扣和即將推出的產品。
不久前,英特爾已經宣布第9代酷睿產品線大幅降價,而即將推出的第10代X系列和新一代Xeon W-2200處理器的價格也比上一代低得多。
外媒WCCFTECH表示,作為一個比AMD大得多的公司,英特爾不會“太擔心”花費30億美元來維持市場競爭,畢竟英特爾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占據了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英特爾在PC時代幾乎成為處理器的代名詞,曾在服務器CPU市場中占據95%以上的份額。近年來,英特爾將部分精力轉移到高端獨立GPU領域,鋪墊動作不斷,先后收購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廠商Mobileye、數據中心巨頭Mellanox以及多個AI芯片公司,打通了其獨立GPU業(yè)務的應用場景;從AMD、英偉達持續(xù)挖走多名“大牛”;一周前,英特爾云計算業(yè)務副總裁杰森·格雷貝又高調表示,“GPU將成為英特爾公司未來第二重要的產品”,進一步證實了英特爾將進軍獨立GPU領域的決心。
在重重鋪墊下,一向布局超前,產品“難產”的英特爾,在這次GPU“大冒險”中將迎來哪些跌宕起伏?與GPU霸主英偉達和AMD的競爭,勝算幾何?
為何看上GPU?
近兩年,高性能獨顯GPU這一系列名詞被英特爾頻繁提起。2017年,英特爾從AMD Radeon團隊挖來了負責人Raja Koduri以及多名核心架構師,并成立了核心和視覺計算事業(yè)部。2018年6月,英特爾在官方Twitter賬號上首次透露,其獨立GPU將在2020年推出。今年年初,就任不久的英特爾公司CEO BobSwan表示,英特爾公司將高度重視基于GPU加速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近日,英特爾云計算業(yè)務副總裁杰森·格雷貝又借機表示,在英特爾公司業(yè)務中,GPU僅次于CPU,位居第二,并計劃于2020年發(fā)布首款基于10nm工藝的獨顯GPU,主要為游戲終端商供貨,2021年則會有7nm工藝的高性能GPU,主要用于數據中心。
英特爾為何如此看重GPU?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yè)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英特爾是基于利潤、公司業(yè)務發(fā)展和未來技術市場三方面的考量。
從利潤方面來看,當前整個PC市場容量和銷量持續(xù)下降、英特爾自身產能不足帶來CPU處理器制程更新遲緩,意味著以PC支撐的CPU業(yè)務在未來難以為英特爾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同時,英特爾也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核顯市場利潤表現一般,越來越眼饞于被英偉達和AMD分食的這塊“高性能獨顯”大蛋糕。對于英特爾來說,做獨顯將能開拓高毛利的增量市場。
從公司業(yè)務發(fā)展方面來看,無人駕駛、AI、數據中心將成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重頭戲”?!靶屡d技術的增長將深度刺激市場對于GPU的需求,高性能獨顯又比傳統(tǒng)核顯更加通用,使得GPU的未來被市場看好?!表n曉敏說,“英特爾必須抓住這次機會開啟在新興領域的布局,不能像上次錯失礦機的機會一樣?!?/p>
從未來的技術格局來看,CPU+GPU的異構計算方式成未來信息技術的新拐點。在韓曉敏看來,在整個系統(tǒng)的異構布局中,英特爾已在CPU上占領制高點,還需補齊并行計算和向量計算的短板,這些都是GPU發(fā)展的核心要點,甚至會影響整個異構計算生態(tài)。
后來者如何才能居上?
當前的GPU市場中,英偉達和AMD占據著領先地位,且兩者都劍指GPU高端市場。從2016年的Pascal、Volta再到2018年推出的Turing架構,英偉達致力于翻新AI GPU架構。AMD首席執(zhí)行官蘇資豐也表示:“AMD正和其他業(yè)內人士一同加快變革步伐并縮小差距?!闭沾藖砜?,若英特爾無法推出可以和英偉達和AMD抗衡或相對接近的產品,很容易在市場引起反彈。
韓曉敏指出,英特爾此時入局GPU將迎來三方面機遇。一是英特爾在服務器端、CPU端積累了大量優(yōu)勢,若英特爾基于其擅長的PC領域建構GPU、做好軟硬件協(xié)同優(yōu)化,英特爾將有效彌補前期硬件上的不足,迅速建立在GPU市場的優(yōu)勢。
二是目前的GPU市場還處在高速增長期,英特爾的進入并不完全和英偉達、AMD等廠商處于對立競爭的關系。事實上,在GPU這個持續(xù)增長的市場中,英偉達和AMD的GPU產能也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只要英特爾的產品在基準線上,形成價格優(yōu)勢、做好供貨保障,便有望站穩(wěn)腳跟。
三是英特爾在數據中心、AI學習、自動駕駛等領域先于他人,做好了技術鋪墊,打通了屬于英特爾獨立GPU業(yè)務的應用場景。為了優(yōu)化算法,英特爾先后收購了Nervana、Vertex等一系列AI公司和Mobileye視覺系統(tǒng)公司,打造其在AI深度學習和自動駕駛的算法優(yōu)勢。硬件方面,業(yè)內人士朱邵歆向記者指出,英特爾以至強處理器、FPGA、視覺計算棒等為基礎,打造生態(tài)體系,并結合了各類優(yōu)化過的開源庫、框架平臺。英特爾在此基礎上進入高性能GPU領域,將為開發(fā)者提供更加優(yōu)化的整套解決方案。
盡管英特爾進軍GPU領域似乎有技可施,但制程工藝和市場競爭局勢仍將成為限制英特爾GPU發(fā)展的兩大因素,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英偉達在GPU市場中的地位。朱邵歆指出,制程工藝方面,英特爾的垂直一體造芯機制恐怕會成為較大的拖累,使其GPU產品走上CPU產能不足的老路,從而被臺積電代工產品趕超。
市場競爭方面,韓曉敏說:“目前來看,市場格局由英偉達、AMD高度壟斷,但GPU市場的隱形競爭者太多,例如特斯拉、谷歌等終端廠商早已意識到GPU等硬件成本利潤巨大,紛紛加碼自研力度。即便目前英特爾瞄準了英偉達,但未來的市場也許另有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