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對高通依賴 蘋果與英特爾就基帶芯片業(yè)務收購談判

擺脫對高通依賴 蘋果與英特爾就基帶芯片業(yè)務收購談判

根據國外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蘋果正在與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談判,考慮收購英特爾旗下的德國基帶芯片部門,收購之后蘋果就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開發(fā)自己的基帶芯片。

報導指出,英特爾準備將基帶芯片業(yè)務分拆出售。事實上,之前已經有報導表示,蘋果有興趣對此加以收購。4月份,《華爾街日報》就曾經報導指出,蘋果與英特爾已經展開會談,預期收購英特爾基帶芯片業(yè)務的一些部分。因此,如今再有相關消息露出,顯示雙方的談判仍在繼續(xù)。

報導引用之前人士的消息指出,一旦蘋果與英特爾達成協(xié)議,包括英特爾專利和產品可能都會被一并收購,而最終收購協(xié)議預計與蘋果當年收購Dialog Semiconductor相似。Dialog Semiconductor是一家英國公司,專門設計電子設備能源管理芯片。2018年之際,蘋果以6億美元的金額收購Dialog Semiconductor,該公司300名員工禁入蘋果,其專利也被蘋果順利拿下使用。

從2018年開始,蘋果就在與英特爾進行談判。雖然整個談判仍在進行中,不過在此過程中仍有破局的可能。根據《The Information》的估計,一旦完成收購,英特爾德國基帶芯片業(yè)務部門將會有幾百名基帶工程師轉移到蘋果工作。2011年英特爾收購芯片制造商英飛淩之后就在德國有了基帶芯片的生產基地。

另外,蘋果一直希望能開發(fā)出自有基帶芯片,降低對供應商高通(Qualcomm)的高度依賴。不過,蘋果目前的技術還有等幾年才能準備完成。之前曾經有報導指出,預計蘋果的自有基帶芯片會在2025年之前準備就緒,比之前市場所估計的2021年完成晚上很多時間。

COMPUTEX 2019:英特爾Athena計劃推動下一代筆電發(fā)展

COMPUTEX 2019:英特爾Athena計劃推動下一代筆電發(fā)展

早在CES 2019,英特爾(Intel)即發(fā)表Athena計劃,目的在推動下一代全新筆電走向更輕薄、效能更好及更長電池壽命的設計,過程將與筆電品牌廠、代工廠及面板廠合作共同研發(fā),并于COMPUTEX前夕公布更多設計細節(jié)。為了協(xié)助合作伙伴設計開發(fā),將在2019年6月于臺北、上海和美國加州設立開放實驗室,預期新一代Athena筆電最快將于2019下半年問世,推動下一波筆電發(fā)展。

新一代筆電設計將帶動關鍵零組件機會

此次計劃與過去英特爾2011年推出Ultrabook做法類似,第一步是在處理器不降低效能前提下打造電池續(xù)航力,延長到現行主流產品的1.5倍;

第二步是導入22納米制程的Ivy Bridge平臺,提供消費者更安全、更省電與繪圖功能更強的處理器;

最后,Haswell微架構把功率減低,允許廠商打造更長效產品,強調以處理器優(yōu)化為中心,走向輕薄化設計。與Athena計劃不同的是,將加入更多關鍵耗電零件合作伙伴,包含音頻、顯示器、嵌入式控制器、觸覺元件、SSD和無線技術,強調使用者在不同使用情境下也能維持很好的Battery Life。

以目前市場來看,輕薄化與長時間使用早已是主流筆電的設計標準,對英特爾來說,未來在AI、IoT與5G趨勢下,勢必要發(fā)展合乎未來應用場景的筆電;此外,透過計劃建立的設計標準,合作廠商硬件必須通過最低規(guī)格標準,也意味新一代設計將帶動相關零組件機會。

發(fā)展常時連網筆電,電信商配套措施將為關鍵

英特爾Athena計劃另一個重點在于Always Ready,強調打開電腦就可連上網絡,省去尋找Wi-Fi才能連網的時間,使用方式朝一整天不中斷連網體驗持續(xù)推進,將與高通2018年推出的常時連網處理器對打。

高通長期占據手機市場,挾著ARM架構處理器低功耗、全時聯網技術、競爭力價格、體積小巧與電池續(xù)航力等諸多利基點跨入筆電市場。

以市場面來看,英特爾優(yōu)勢仍在于性能,高效能筆電、桌上型電腦與服務器等高端應用,都是目前ARM架構處理器暫時無法負荷的市場。

從英特爾目前產品策略來看,2019下半年推出Athena筆電并搭載10nm Ice Lake-U,即是要走低耗電和發(fā)展數據機等路線發(fā)展產品線,未來兩陣營將互相較勁。

此外,兩陣營發(fā)展常時聯網筆電共同需面對的問題,將是與電信商合作的商業(yè)模式及上網方案的配套措施,筆電與手機應用界線更加模糊,將帶來挑戰(zhàn)使用者習慣和商業(yè)模式的改變。

▲英特爾與高通常時連網筆電比較。(Source:拓墣產業(yè)研究院整理,2019.5)

英特爾推出新一代 Optane M15 SSD

英特爾推出新一代 Optane M15 SSD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在COMPUTEX期間推出了采用PCIe 3.0 X 4標準Optane M15 SSD。英特爾預計將在2019年第3季推出新一代的Optane M15 SSD。

其新一代Optane M15 SSD的傳輸介面,將由上一代的PCIe 3.0 x 2提升到PCIe 3.0 x 4,使得存取性能能夠大幅提升,針對專業(yè)人士及電競應用滿足需求。

根據英特爾的表示,原本Optane M15 SSD就是建立在DRAM硬盤之間,能將經常讀取的資訊記錄在其中,以加快讀取的速度,得以提升專業(yè)人士或電應使用時開機與執(zhí)行時的讀取時間。

只是,雖然當前在如顯示卡等應用都已經邁入PCIe 4.0規(guī)格時代,能夠提供更大的頻寬與更快速的存取效能。

但是,傳統(tǒng)NAND Flash存儲器先天在隨機讀取的特性限制,使得即便采用PCIe 4介面,消費者在進行多工讀取資料時仍無法發(fā)揮效益。所以,新一代的Optane M15 SSD能夠藉由Intel RST軟件自行判斷常用的讀取資料,并且發(fā)揮Intel新一代3DXpoint NAND Flash的效能。

英特爾10nm芯片量產出貨

英特爾10nm芯片量產出貨

歷經數年難產,英特爾的10nm芯片終于面世。

昨日(5月28日),英特爾在COMPUTEX 2019年上發(fā)布了一系列產品和規(guī)劃,正式推出其首款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代號為“Ice Lake”)。

根據英特爾官方介紹,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基于英特爾10nm制程工藝技術,擁有新的“Sunny Cove”核心架構和新的Gen11圖形引擎,處理器范圍從英特爾酷睿i3到英特爾酷睿i7,最多4個內核和8個線程,最高可達4.1個turbo頻率和高達1.1 GHz的圖形頻率。

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首款專為在筆記本電腦上實現高性能AI而設計的處理器,通過英特爾Deep Learning Boost(英特爾DL Boost)將大規(guī)模AI技術引入PC。根據英特爾公布的測試數據,該處理器可為低延遲工作負載提供約2.5倍的AI性能。

此外,該處理器繪圖性能提升約2倍,首次同時提供整合式Thunderbolt 3和整合式Wi-Fi 6 (Gig+),使無線網路速度提高近3倍,這些處理器將集成度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在英特爾提到的眾多亮點中,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最突出的莫過于其采用了英特爾10nm制程技術。這是英特爾首款采用10nm制程的處理器,較其最初的計劃延遲了數年時間。

2015年,英特爾推出采用14nm工藝的Sky Lake平臺,此后4年一直在對14nm制程工藝做深度優(yōu)化。事實上,英特爾最初計劃在2016年推出名為Cannon Lake的10納米處理器,但其開發(fā)工作并不順暢,10nm芯片遲遲未能推出。

業(yè)界開始懷疑英特爾已經取消10nm芯片開發(fā)計劃。不過,今年在CES展會上,英特爾承諾一定會在今年推出10nm芯片。

如今,英特爾宣布推出采用10nm制程的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并宣布該款處理器已量產出貨,各大品牌機種預計將于2019年底推出。這就意味著,英特爾的10nm芯片終于真正到來,

某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雖然英特爾是繼臺積電、三星后量產10nm制程,但是作為IDM企業(yè),英特爾量產10nm對于晶圓代工產業(yè)整體而言或影響有限;不過,對于英特爾本身來說,10nm芯片量產對其維持自身競爭力將起到積極作用。

技術跟不上?蘋果自制 5G 調解器要延到 2025 年

技術跟不上?蘋果自制 5G 調解器要延到 2025 年

據外媒報導,蘋果雖然重新與高通和好簽訂協(xié)議,但這可能也只是暫時的。

報告顯示,當蘋果首次完全依賴英特爾芯片時,出現了很多意外,計劃不僅延遲,成品也無法與高通媲美。蘋果公司高管們?yōu)榇烁械椒浅=箲],甚至在一次會議上負責硬件部門的副總裁 Johnny Srouji 直接向英特爾的人員咆哮。這也是蘋果與英特爾關系緊張的原因之一。甚至連執(zhí)行長庫克也將 Mac 銷量下滑也怪罪給英特爾的芯片不給力。

最終就在蘋果宣布與高通公司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英特爾宣布退出 5G 調制解調器業(yè)務,而分析師對此形容,蘋果與英特爾經歷了一場漫長而痛苦的“離婚”。盡管英特爾不愿評論與蘋果的分裂,但卻明白表示,公司將售出相關業(yè)務資產,且消息指出,應不會賣給蘋果。英特爾強調,公司仍然擁有世界級的 5G 技術,以及許多專利及知識產權,很多公司會有興趣。

而對蘋果而言,如此分手也并不好,從其與高通簽訂的協(xié)議來看,蘋果的自制 5G 調解器還要數年才有辦法實用,就算回復與高通的合作,但預計 2020 年也不會推出 5G 版 iPhone,甚至為此招聘了英特爾的首席 5G 工程師也不夠用。報告明確指出,透過知情人士的訪問,預計要到 2025 年,iPhone才有機會實現自制的 5G 調制解調器。

不過報告也指出,盡管時程并不算樂觀,但原本研發(fā)自有 5G 芯片就注定是漫長的過程,而蘋果的 5G 團隊進度其實仍然超出市面上分析師的預測,將會于 2025 年與高通契約結束后,無縫接軌自家的 5G 設備,當然這只是高層的期待還是技術時程上已真的有信心尚未可知。

英特爾不打算擴產Nand Flash 或將遷移 3D XPoint產線到中國

英特爾不打算擴產Nand Flash 或將遷移 3D XPoint產線到中國

根據國外科技媒體《Anandtechi》報導,由于 NAND Flash 市場當前供過于求的情況,造成市場價格不斷下跌。因此英特爾(intel)決定 2019 年降低 NAND Flash 的產量。據英特爾執(zhí)行長 Bob Swan 之前投資公告表示,英特爾未來短時間不會增加 NAND Flash 產能。因與存儲器大廠美光(Micron)拆伙,英特爾決定把 3D XPoint / Optane 等 Flash 生產線移至中國。

報導指出,目前英特爾于中國大連的工廠是 2010 年開始投產,現在專門為英特爾生產 3D NAND Flash 快閃存儲器,之前也曾擴充產能。不過,現在英特爾并不打算繼續(xù)投入更多錢擴建。相反地,英特爾將專注 64 層、96 層,甚至更高數量的堆棧技術來壓低單位生產成本,這也顯示英特爾即將研發(fā)下一代超過 100 層堆棧的 3D NAND Flash 快閃存儲器。

另外,英特爾仍然對 3D XPoint 技術的 NAND Flash 產品充滿信心,相信未來幾年能幫英特爾降低每單位生產成本。只是,目前英特爾并不期望 2019 年就能在 NAND Flash 獲利,而是想盡可能減少虧損,維持固態(tài)硬盤(SSD)市場競爭力。

目前,英特爾 3D XPoint 技術的 NAND Flash 存儲器只在美國猶他州 IM Flash 工廠生產。先前美光已開始收購與英特爾合資的 IM Flash 公司股份,使英特爾需要尋找下個生產地點。英特爾的計劃是打算將 3D XPoint 生產線搬至中國大連的工廠。

根據目前合約,美光將收購與英特爾合資的 IM Flash 公司股份,之后繼續(xù)為英特爾生產一年 3D XPoint 存儲器。英特爾 2020 年底前都能得到美光代產的第一、二代 3D XPoint 存儲器,之后英特爾就需由自己工廠生產,這也顯示英特爾最慢必須在 2020 年底前找到生產地點。從現在開始建立新工廠已是緩不濟急,因此將產線搬遷至中國大連成為折衷方案。

英特爾10納米產品 6月出貨

英特爾10納米產品 6月出貨

就在臺積電及三星電子陸續(xù)宣布支援極紫外光(EUV)技術的7納米技術進入量產階段后,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也確定開始進入10納米時代,預計采用10納米產品將在6月開始出貨。同時,英特爾將加速支援EUV技術的7納米制程研發(fā),預期2021年可望進入量產階段,首款代表性產品將是Xe架構繪圖芯片。

同時,英特爾新任執(zhí)行長司睿博(Robert Swan)也宣布重新定義市場策略,過去的Intel Inside指的是個人計算機或服務器中采用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但未來的Intel Inside指的會是在計算機、汽車、物聯網等所有裝置中所攤載的英特爾XPU處理器平臺。

若以制程推進來看,英特爾自2014年采用14納米量產以來,雖然推出加強版的14+/14++納米技術,但長達5年時間停留在14納米世代,制程停滯太久時間。不過,隨著英特爾確定未來發(fā)展方針后,今年將會有所改變,10納米確定會在今年進入量產階段。

根據英特爾的技術藍圖,10納米處理器將在6月開始出貨,首發(fā)產品線應是應用在終端個人計算機市場的Ice Lake處理器及Lakefield系統(tǒng)單晶片。英特爾2020年及2021年將陸續(xù)推出優(yōu)化后的10+及10++納米制程,明年之后會再推出采用10+/10++納米的Tiger Lake處理器或Sapphire Rapids處理器。10納米的主力量產時程預期介于2019~2021年。

至于7納米部份,英特爾已加快研發(fā)速度,預計2021年將開始量產支援EUV微影技術的7納米制程,2022至2023年再逐年推出優(yōu)化的7+及7++納米。以英特爾7納米推出及量產時間來看,首發(fā)產品線之一將是英特爾回歸繪圖處理器(GPU)市場的代表作,亦即Xe架構繪圖芯片。

英特爾以其芯片密度及線寬線距來定義制程,并說明今年量產的英特爾10納米制程約與臺積電7納米制程相當,2021年將量產的英特爾7納米制程則與臺積電的5納米制程相當。但以市場技術及摩爾定律推進的角度來看,臺積電去年已量產7納米,明年可望開始量產5納米,等于在先進制程競賽中已經迎頭趕上英特爾腳步。

英特爾7納米芯片發(fā)布時間敲定!芯片線路圖曝光

英特爾7納米芯片發(fā)布時間敲定!芯片線路圖曝光

在5月8日召開的投資者會議上,英特爾宣布,7nm產品將在2021年問世,首發(fā)產品為基于Xe架構、面向數據中心AI和高性能計算的GPGPU通用計算加速卡。

專為高階PC打造的10nm芯片將在今年稍晚時候推出,服務器用10納米芯片則預計會在明年初出爐。

14納米工藝方面,英特爾表示未來將繼續(xù)擴大14納米產能以保證市場需求。

另外,英特爾公布的線路圖顯示,明后年英特爾將接連出現10nm+、10nm++,7nm在2021年登場后,2022年、2023年英特爾將連續(xù)推出7nm+、7nm++。

英特爾芯片線路圖(來源:英特爾)

此次也是英特爾CEO Robert Swan上任之后第一次主持投資者會議,他代表英特爾提及了公司未來暢想與規(guī)劃。

除了制程工藝外,Robert Swan還在會議上提出了財務目標,計劃三年后英特爾營收達到850億美元,對比去年708億美元的營收,大幅增長。

英特爾前CEO科再奇在任期間,已將英特爾主要目標市場從PC為中心轉向以數據中心為主。此次會議上,英特爾表示公司會在2017年到2021年以數據中心為主,在2021年之后的目標則是英特爾推動世界。

英特爾將開放實驗室計劃,6月正式營運

英特爾將開放實驗室計劃,6月正式營運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于 8 日宣布,將在臺北、上海和美國加州 Folsom 展開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Open Labs)計劃,針對 Project Athena 設計規(guī)格所需的筆電供應元件進行支援,使其實現高效能與低功耗的最佳化,并且鎖定 2020 年及未來之使用經驗。

這 3 座實驗室位于全球重要的關鍵生態(tài)系中心,并由擁有系統(tǒng)單晶片(SOC)和平臺電源最佳化專業(yè)知識的英特爾工程師團隊負責,3 座實驗室將于 2019 年 6 月開始營運。

英特爾表示,展開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計劃是與 PC 生態(tài)體系的整合,透過提升 OEM 元件選擇流程效率,并根據實際工作負載和使用模式,持續(xù)進行調整和測試循環(huán),將加速開發(fā)高階筆記型計算機的設計與功能。而英特爾 PC 生態(tài)系中的 500 多名成員,本周將聚集臺北參加 Project Athena 生態(tài)體系研討會,為推出第一波 Project Athena 設計做準備,而首臺與生態(tài)系合作伙伴所共同設計的 Project Athena 裝置將在 2019 下半年問世。

英特爾進一步指出,透過 Project Athena 從根基改變了其創(chuàng)新方法。英特爾的工程師與社會科學家根據廣泛的研究來了解人們如何使用裝置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并開發(fā)出一套預先定義的關鍵體驗必要條件,旨在實現創(chuàng)新并跨越整個 PC 平臺,運用 5G 和人工智能(AI)等新世代科技。

此外,筆記型計算機中的每個元件都會影響從功耗到回應速度在內的各種使用者體驗。在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中推動元件供應商評估、調整和合規(guī)性、將有助于在效能不妥協(xié)的前提下,提供最佳技術的一致性。元件的及早調校和啟用,為 OEM 設計的準備和落實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協(xié)助確保系統(tǒng)得以滿足 Project Athena 的使用者經驗目標。

因此,英特爾認為,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將是 2020 年及未來下一波 Project Athena 設計的第一步。獨立硬件供應商將有機會透過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提交合規(guī)評估的零組件,而英特爾的 OEM 合作伙伴也可以提名其偏好的元件供應商參加。

而未來,每個開放實驗室都會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支援,負責進行測試、調整和提供建議,以改善各種筆記型計算機元件和類別(如音頻、顯示器、嵌入式控制器、觸覺元件、SSD 和無線技術)的效能與功耗。這些最先進的開放實驗室位于區(qū)域中心,因此 ODM 和硬件供應商可以全年隨時進入實驗室進行元件評估和解決方案探索,并與 Project Athena 的愿景持續(xù)保持一致。在經過評估之后,英特爾將提供一系列的最佳化元件清單供 OEM 在整個產品開發(fā)周期中參考。預計 OEM、ODM 和硬件供應商也將在未來幾周內開始向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提交元件。

IM Flash分手案最新進展,美光將支付至少13億美元

IM Flash分手案最新進展,美光將支付至少13億美元

美光 (Micron) 和英特爾 (Intel) 的“分手”很快將迎來正式官宣。

根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最新消息,在5月3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jiān)管文件中,美光公司表示,合資企業(yè)Intel-Micron Flash Technology (IM Flash) 中英特爾所持有的非控股股權出售事宜將預于10月31日完成。

IM Flash成立于2006年,旨在聯手美光和英特爾,共同合作研發(fā)NAND Flash和3D XPoint技術。這是一種非易失性內存技術,將會使用在英特爾Optane產品中。

早在2018年7月,兩家公司宣布,在今年上半年待第二代3D XPoint的研發(fā)工作完成后,將停止在3D XPoint技術上的合作。采用3D XPoint技術的產品的銷售將不受影響,但在后續(xù)對該技術的研發(fā)上,英特爾和美光則將各自保持獨立,不會通過合資企業(yè)IM Flash來進行。

2018年10月,美光表示將收購英特爾持有的IM Flash股份。但這筆分割操作并沒有很果斷——英特爾表示,美光必須至少等到2019年1月1日才會購買其在IM Flash中的股份。不過,這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美光在1月15日已宣布,它仍將推進收購英特爾所持有IM Flash的49%股份的計劃。

根據提交給監(jiān)管機構的文件,英特爾明確在5月3日告訴美光科技,這筆交易將于10月31日完成。文件中還提到,美光預計將向英特爾支付約13 至 15億美元現金,以購買英特爾持有的IM Flash和IM Flash成員所欠英特爾債務的非控股權益,并確認獲得約1億美元的GAAP財務收益。”

若交易按計劃進行,美光和英特爾將距離“自由”越來越近。但仍有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說英特爾聲稱,美光雇傭了一名Intel前工程師經理,這有可能會泄露出3D XPoint的相關信息。

具體情況如何,也只有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這筆交易對3D XPoint和英特爾Optane產品的發(fā)展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