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推出認知協作中心

諾基亞推出認知協作中心

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 2019)前夕,諾基亞(Nokia)推出認知協作中心網絡,這些數據科學中心將進一步促進諾基亞、營運商以及企業(yè)之間的合作,以開發(fā)創(chuàng)新的人工智能使用案例。

認知協作中心(Cognitive Collaboration Hubs)以 2018 年成立且大獲成功的諾基亞云端協作中心(Cloud Collaboration Hubs)為基礎,吸引了營運商的極大興趣,并協助他們構建以云端為基礎的新能力。

認知協作中心為營運商的策略發(fā)展提供了催化劑,并以應用分析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協助解決關鍵挑戰(zhàn)。敏捷開發(fā)過程通常用來共同創(chuàng)建使用案例,進行測試并在幾周內投入實際營運。典型的應用領域主要是聚焦于網絡營運、網絡效能、客戶體驗以及數據如何獲利。5G 技術則是另一個重點,諾基亞目前正與數家美國營運商合作,利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改進 5G 網絡規(guī)劃,例如確定最佳的站點位置或 massive MIMO 波束成型技術的設定。

▲ 認知協作中心架構(Source:Nokia Networks)

全球各地的營運商已從使用這些方法創(chuàng)建的認知服務中受益,例如諾基亞與土耳其電信公司(TürkTelekom)正在使用諾基亞的人工智能助手 MIKA 與 AVA 認知服務平臺,在新一代行動與固定網絡上測試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科技。

諾基亞網絡認知服務部門負責人 Dennis Lorenzin 表示,認知協作中心是擴展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服務的另一重大進展?;跀祿茖W以及電信專業(yè)能力,諾基亞正在幫助客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營運效率,為 5G 網絡做好準備,并創(chuàng)造新的收入來源。

諾基亞還宣布了一項改進道路安全與乘客體驗的創(chuàng)新服務,駕駛行為分析工具(Driver Behavior Analytics)提供商品傳感器數據的實時分析,為政府機關、汽車產業(yè)、一般企業(yè)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以及使用專屬智能型手機應用程序取得的數據分析,提供有關激烈性駕駛、不當的道路狀況或危險路口的信息。

?

年度盤點:紫光展銳8大創(chuàng)新技術

年度盤點:紫光展銳8大創(chuàng)新技術

創(chuàng)新是IC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石!展銳自創(chuàng)立以來,始終將創(chuàng)新作為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及驅動力。從2G到5G,展銳的創(chuàng)新步伐從未停歇,不斷突破,創(chuàng)芯不凡。回首2018,一起盤點下這一年來展銳的8大創(chuàng)新技術成果。

1、5G

2018年,紫光展銳在5G研發(fā)上全面提速,率先完成5G原型機的開發(fā),通過了系統(tǒng)供應商的NSA測試,并且已經與多家網絡設備商完成了5G SA架構的協議一致性驗證,完成了由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第三階段5G新空口互操作研發(fā)測試(IoDT)。

紫光展銳原型機采用準芯片級架構5G終端原型機Pilot V2,支持5G靈活空口設計特性的新型終端基帶/射頻架構,支持Sub-6GHz頻段,8*8MIMO和載波聚合,集成多核處理器、高速信號處理FPGA陣列,具備多元靈活可重配置能力,可以滿足5G NR多場景下對高吞吐率、低時延及靈活性的驗證需求,為5G試驗及驗證提供終端樣機的解決方案。進入2019,展銳即將推出5G芯片,推動中國5G商用發(fā)展。

2、NB-IoT

NB-IoT是目前物聯網的主流技術之一,在該領域,紫光展銳擁有成熟的產業(yè)鏈技術與解決方案,推出了兩款代表性產品:全球唯一一款高集成度單芯片的NB-IoT/GSM雙模方案—展銳春藤8909B;高集成度的NB-IoT單模單芯片—展銳春藤8908A。其中展銳春藤8908A采用40nm工藝,單芯片集成中央處理器、調制解調器、射頻收發(fā)機、電源管理、ROM與RAM存儲單元等,適用于通用數據模組、可穿戴設備等產品。并且支持3GPP Release 14協議,具備窄帶物聯網超低功耗、超大容量、超強覆蓋等特點。頻率范圍覆蓋690~2200MHz寬頻段,可以適配國內及海外運營商網絡。

在2018年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公布的NB-IoT芯片(模組)評測結果中,紫光展銳春藤8908A多項指標排名第一。其中定點場景中展銳春藤8908A業(yè)務時延最低,移動場景中業(yè)務傳輸成功率最高,均領先于所有同類競品,解決了前期市場中常提到的“NB-IoT技術不適合應用于移動場景”的擔憂,也因此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先后獲得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NB-IoT模組項目中標。

3、AR

作為沉浸式計算平臺的重要一環(huán),AR正在影響人類的工作生活和交互體驗。在移動終端,AR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讓消費者享受到超越現實的感官和娛樂體驗,成為智能手機跨越式創(chuàng)新的突破點。

2018年初,紫光展銳率先發(fā)布了其首款面向主流市場的AR手機方案,目前已實現了基于AR+手勢的人機交互方法,使得手機在拍照及視頻錄像時更有趣味性及藝術感。不同于目前市場上面向旗艦機型的AR技術解決方案,展銳的AR方案應用廣泛,適配機型限制條件少,CPU占用低,不僅可在高端手機上流暢運行,面向主流市場的普及型手機同樣具有極強的適配性和穩(wěn)定性。

4、AI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AI在手機端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作為芯片設計廠商,展銳在AI技術上早有布局,2018年推出了其首款人工智能AI芯片紫光展銳SC9863。

紫光展銳SC9863基于深度神經網絡學習,可以自動識別拍照場景,支持13種場景識別,不止如此,基于Dot Product AI加速指令和平臺,使芯片物體識別量達到1000多種,相較于無AI加速平臺運算性能也提升4倍,其AI應用覆蓋了Face ID、AI場景識別、AI美顏、AI物體識別、人像分割等重磅功能。其人像分割功能,可實現單攝像頭的虛化功能,且虛化效果更佳自然。

5、自主通用CPU

CPU核對智能終端芯片及智能終端本身,甚至產業(yè)本身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它關乎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2018年,展銳在自主研發(fā)CPU核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推出了紫光展銳SC9850KH,這是我國首款采用自主通用型CPU關鍵技術的LTE手機芯片平臺,其核心CPU為展銳獨立自主設計。

紫光展銳SC9850KH采用3D圖形加速ARM Mali 820 MP1 GPU,支持TD-LTE、LTE-FDD、WCDMA、TD-SCDMA、GSM五模,并支持最高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1080P視頻、720P高清顯示,同時紫光展銳SC9850KH建立了獨立安全機制,有效保障信息安全,可實現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優(yōu)異的智能體驗。

6、無線連接

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設備都將接入網絡中相互連接,然而對于無線連接技術,很多人還停留在萬物互聯僅靠Wi-Fi和藍牙的印象中,而在無線連接的迭代發(fā)展中,展銳又領先一步。2018年展銳推出了Marlin3無線連接芯片,這是目前國內公開市場唯一的11ac2x2、BT5、GNSS多模、FM四合一芯片,其率先在無線連接芯片中采用28nm工藝,保證了優(yōu)異的性能和功耗表現;支持最先進的IEEE 802.11ac 2×2 MU-MIMO,符合Wi-Fi VHT R2規(guī)范;支持藍牙5,五模三頻GPS/Galileo/Glonass/北斗/北斗三代等多種最先進的標準。

7、藍牙Mesh

藍牙是全世界應用最為普遍的無線通信技術之一,它的創(chuàng)新步伐從未停止過。自2017年起,藍牙技術聯盟宣布藍牙技術開始全面支持Mesh網狀網絡,短短一年多時間,藍牙Mesh已經積攢了產業(yè)鏈上下游十足的人氣。2019年,Mesh的市場機會值得期待。目前展銳已可以提供面向開發(fā)者的藍牙Mesh開發(fā)軟硬件,展銳春藤5661以及5860皆滿足阿里實驗室的Mesh認證要求,可以提供主、從設備的完整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各類需求。

展銳春藤5661 Mesh具有工業(yè)級解決方案、全球兼容性認證、成熟安全的技術等亮點。展銳5661 Mesh技術有效地支持了數千個具有工業(yè)級消息傳遞性能的節(jié)點;并且提供工業(yè)級安全性,以防止所有已知攻擊;在做到實現自我修復網絡的同時,藍牙Mesh技術保障了多廠商的互兼容性,確保來自全球不同供應商的產品協同工作。

8、雙卡雙VoLTE

雙卡雙待功能讓許多手機都可以做到一臺手機兩個號碼,但它卻無法實現兩張卡的4G高清語音和視頻通話,因此雙卡雙VoLTE技術應運而生,它可以實現雙卡終端的主、副卡在VoLTE下待機,主卡和副卡的VoLTE業(yè)務承載在各自獨立的LTE上,任何時刻都能提供一路VoLTE業(yè)務。

使用雙卡雙VoLTE技術后,不管你使用主卡還是副卡,都支持高清語音通話,都可以在通話的同時4G上網,實現真正的雙卡雙待。目前,紫光展銳的所有4G產品均支持雙卡雙VoLTE,產品同時實現全球出貨。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紫光展銳的創(chuàng)新成果基于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矢志不渝的芯工匠精神,這份堅持與積累是我們創(chuàng)新的基礎,邁入2019,我們牢記中國芯使命,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引領中國芯走向世界。

迎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帶來商機,應材:材料工程突破為關鍵

迎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帶來商機,應材:材料工程突破為關鍵

在人工智能 (AI) 已經成為產業(yè)不可逆的趨勢下,就連臺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都表示,未來 AI 的發(fā)展將成為帶動臺積電營運發(fā)展的重要關鍵。因此,市場上大家都在期待,藉由 AI 發(fā)展所帶來的新應用與商機。只是,在 AI 需要大量運算效能與能源,而整個半導體結構發(fā)展也面臨極限發(fā)展的情況之下,材料工程技術的突破就成為未來 AI 普及化前的其中關鍵。

材料工程解決方案大廠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 指出,根據《經濟學人》表示,當前數據之于這個世紀的重要性,猶如石油之于上個世紀,是成長與變革的動力,而透過科技也為許多產業(yè)帶來改變。因此,藉由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結合,給市場帶來無限的機會,卻也帶來空前的挑戰(zhàn)。所以,而是否能掌握 AI 與大數據帶來的龐大商機,關鍵在于新技術和新策略上。

應用材料臺灣區(qū)總裁余定陸日前在于媒體的聚會中表示,AI 與大數據的結合帶動了 4 個主要的趨勢與挑戰(zhàn),這也是企業(yè)是否能在 AI 與大數據時代掌握致勝先機的關鍵。其中,包括了物聯網普及和工業(yè) 4.0 產生超大量的數據資料、現有的空間不足以應付快速增加數據量的處理及儲存、靠著新的運算模式及架構,以及邊緣運算、云端技術和低功耗的每瓦效能,才能將數據成功轉換成價值、以及 AI 與物聯網快速匯流,連接性是最大關鍵,也是決定運作是否流暢的重要因素等。

而因為有了 4 個趨勢與挑戰(zhàn),使得在 AI 與大數據時代中啟動了「硬件復興」的各種資源投入,不但使得論是傳統(tǒng)科技領導大廠、新創(chuàng)公司或軟件公司,都投入大量的資源、押寶不同的技術領域、聚焦應用的客制化及最佳化,專注于硬件的設計以及投資發(fā)展。另外,在在計算機運算處理器部分,人工智能需要大量、快速的存儲器存取及平行運算,才能提升巨量資料處理能力,這時繪圖處理器(GPU)及張量處理器(TPU)會比傳統(tǒng)運算架構更適合處理人工智能的應用。而且,為了使人工智能潛力完全開發(fā),其效能 / 功耗比即運算效能需達到目前 的1,000 倍 ,已成為現階段技術層面亟需突破的關鍵。

再加上 AI 與大數據需要邊緣及云端創(chuàng)新,大量的資料儲存+高效能運算因運而生。而且在是當傳統(tǒng)摩爾定律下的 2D 微縮越來越慢的情況下,材料工程的創(chuàng)新就成為解決問題的其中一項關鍵。余定陸進一步表示,材料工程的創(chuàng)新未來將建構在 PPAC(效能、功耗與單位面積)的 5 個面向革新上,包括新架構、新結構 / 3D、新材料、微縮的新方法以及先進封裝等。

余定陸舉例表示,原有 2D NAND 的技術應用在實體和成本上已達到極限,為了能讓每儲存單元(cell)的容量再往上增加, 3D NAND 技術采用層層堆棧的方式,來減少 2D NAND 儲存單元距離過近時,可能產生的干擾問題。此外,3D NAND 有倍增的容量與可靠度,更是過去的 2D NAND 無法比擬的 。

此外,先進封裝可以優(yōu)化系統(tǒng)級的效能。過去 DRAM 封裝是采用印刷電路板(PCB)的方式,目前則采用硅通孔封裝技術(TSV),可將邏輯和存儲器的同質和異構集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垂直堆棧的 3D 儲存器芯片顯著減小了 PCB 級的電路板尺寸和布線復雜性,大大降低成本、節(jié)省一半的電力及延長芯片使用壽命。另一種系統(tǒng)級封裝,運用小芯片(chiplet)多元模塊整合,可提供時間、成本與良率的效益。

余定陸還表示, 傳統(tǒng)計算機架構的馮諾伊曼(Von Neumann)思維有一個主要問題,當處理大量資料運算,單一中央處理器與存儲器間的資料運算規(guī)則和傳輸速度,限制了整體效率與計算時間,無法滿足實際實時應用情境。但利用神經形態(tài)(Neuromorphic)思維,進行網絡分散架構及平行運算與學習,可加速人工智能計算,達到傳統(tǒng)計算機架構無法達成的連接性。

在 AI? 與大數據的結合將帶來無限機會的時代中, 因應復雜性、應用性和在時間方面都面臨很大的困難,而且互連性和材料創(chuàng)新速度上面臨的挑戰(zhàn),也需要新的策略來克服的情況下,需要藉由材料工程創(chuàng)新、硬件的復興以及產業(yè)生態(tài)間深度連結來解決。

IBM率先進駐張江人工智能島 阿里、英飛凌等項目陸續(xù)入駐

IBM率先進駐張江人工智能島 阿里、英飛凌等項目陸續(xù)入駐

昨天,IBM中國上??偛考把邪l(fā)大樓正式啟用、IBM大中華區(qū)客戶中心(上海)落成,IBM成為張江人工智能島的首家進駐企業(yè)。

未來,張江人工智能島將成為浦東發(fā)展人工智能產業(yè)的一個標桿,IBM是島上開張的第一個項目,后續(xù)還有微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阿里巴巴上海創(chuàng)新中心、英飛凌等重點項目入駐。

新啟用的IBM中國上海總部匯集了所有業(yè)務功能,包括了客戶中心、研發(fā)中心、開發(fā)中心、設計創(chuàng)新中心及銷售中心;此外,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量子計算、區(qū)塊鏈等IBM前沿技術都將在這里生根落地,IBM各大業(yè)務板塊的產品、服務也將在此融入市場。

近兩年來,上海市政府出臺了多項計劃和舉措,推動人工智能產業(yè)的發(fā)展。IBM大中華區(qū)董事長陳黎明認為,IBM一直致力于引領人工智能發(fā)展,在傳統(tǒng)制造業(yè)、醫(yī)療健康、教育、零售等領域是多個里程碑技術的創(chuàng)造者,“IBM不僅要坐落在上海,更要推動上海的未來發(fā)展?!?/p>

IBM中國上海總部大樓同時聚集了IBM三大研發(fā)中心——中國研究院、中國系統(tǒng)開發(fā)中心、中國軟件開發(fā)中心,IBM的科學家們將在這里與全球研發(fā)者一起探索AI、大數據、量子計算等領域最尖端的前沿技術?!叭蛴腥齻€國家同時擁有IBM三大研發(fā)中心,中國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研發(fā)機構不僅為本地服務,還將支持全世界IBM的研發(fā)?!盜BM大中華區(qū)總經理羅解放表示。

此外,新落成的IBM大中華區(qū)客戶中心(上海),則將通過數百個行業(yè)及技術方案演示和資產儲備,為來自政府與各行各業(yè)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提供一個360度的互動體驗環(huán)境,使其從“視”“聽”“觸”“感”等方面獲得沉浸式體驗。

目前浦東有人工智能行業(yè)企業(yè)超過130家,約占上??倲档娜种?,基本覆蓋關鍵技術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yè)鏈。位于張江中區(qū)的張江人工智能島,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這里將打造成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yè)最密集、類型最豐富、產業(yè)人才最集聚的地方。目前,張江人工智能島已成功入選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實施載體。

河南省發(fā)力8大產業(yè)  智能傳感器產業(yè)規(guī)模力爭達1000億元

河南省發(fā)力8大產業(yè) 智能傳感器產業(yè)規(guī)模力爭達1000億元

日前,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fā)《河南省智能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行動方案》等8個發(fā)展行動方案,包括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環(huán)保裝備和服務、尼龍新材料、汽車電子、智能傳感器、5G、新一代人工智能等8大產業(yè),為上述產業(yè)的發(fā)展指出了目標和方向。

其中,《河南省智能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行動方案》提出發(fā)展目標:經過3-5年努力,智能傳感器產業(yè)成為全省新興領域標志性產業(yè)。具體包括:

1.產業(yè)規(guī)模快速壯大,建成較完善的智能傳感器產業(yè)體系,提升重點領域應用水平,智能傳感器及關聯產業(yè)規(guī)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

2.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組建國家智能傳感器創(chuàng)新聯盟河南分聯盟,建成省級智能傳感器創(chuàng)新中心,爭創(chuàng)國家智能傳感器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MEMS(微機電系統(tǒng))研發(fā)中試平臺、智能傳感器檢測檢驗平臺、專用集成電路芯片檢測檢驗平臺,協同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

3.集聚發(fā)展效應顯著。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初具規(guī)模,產業(yè)鏈和配套服務體系初步完善。洛陽、新鄉(xiāng)市智能傳感器及集成電路產業(yè)形成集聚發(fā)展態(tài)勢。培育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yè)和1—3家主營業(yè)務收入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yè)。

該方案還在附件中列有近期重點任務清單,包括規(guī)劃建設智能傳感谷、加快建設智能傳感器產業(yè)基地、積極籌辦第二屆世界傳感器大會、建設智能傳感器公告服務平臺、建設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等9大重點任務。

方案中指出,智能傳感器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已成為支撐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基礎產業(yè),市場應用呈現爆發(fā)式增長態(tài)勢,產業(yè)發(fā)展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2017年11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印發(fā)《智能傳感器產業(yè)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明確了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和路徑。

經過多年發(fā)展,河南省傳感器產業(yè)已具備加速突破基礎,骨干企業(yè)和相關科研院所形成一定規(guī)模和技術實力,在氣體傳感、熱釋電紅外傳感、氣象傳感、智能水表等細分領域優(yōu)勢明顯,但產業(yè)規(guī)模偏小、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產業(yè)生態(tài)不完善等問題仍然突出,與國內智能傳感器產業(yè)先進地區(qū)存在明顯差距。

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河南省大力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對支撐構建現代信息技術產業(yè)體系、實現產業(yè)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聯發(fā)科技領軍邊緣AI運算  帶動人工智能進入終端

聯發(fā)科技領軍邊緣AI運算 帶動人工智能進入終端

2019年1月8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聯發(fā)科技推出多款AI人工智能終端產品解決方案,包括最新一代的智能電視AI成像畫質技術(AI PQ)、智能顯示和智能相機的AI視覺(AI Vision)平臺MT8175,以及應用于便攜智能音箱的AI語音交互(AI Voice)平臺MT8518,為消費者打造了全新的智能家居體驗。聯發(fā)科技全新的人工智能終端解決方案通過底層芯片的強大AI邊緣算力,結合算法和軟件開發(fā)工具,讓聯發(fā)科技最新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真正走進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自動駕駛和其他聯網設備。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們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 從手機拍照,到用語音助理查詢天氣,再到電視上的流媒體播放和車載導航等。聯發(fā)科技同時具備高性能及高節(jié)能的解決方案能完美滿足下一波人工智能終端設備的處理需求?!?聯發(fā)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暨智能設備事業(yè)群總經理游人杰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正實現從語音到影像的跨越,并從云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走向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

鑒于此,聯發(fā)科技在智能語音助手(VAD)中支持更多AI應用,包括帶有顯示屏和攝像頭的智能終端設備。憑借公司前沿創(chuàng)新的智能電視AI成像畫質技術,我們?yōu)橄M者打造更好的視覺體驗;面向智能顯示和智能攝像頭的MT8175帶來更快、更精確的圖像采集質量;MT8518則讓智能語音助手(VAD)實現在云端與終端間的無縫接軌,為我們的客戶開拓了將語音助手引入到便攜智能音箱市場的機遇?!?/p>

聯發(fā)科技最新一代智能電視AI成像畫質技術(AI PQ)為數字電視帶來了人臉識別、場景檢測等AI增強功能。通過場景檢測,智能電視可以從每幀畫面中區(qū)分出人像和其它類型的場景,如風景、室內或體育場館等,在自動調整清晰度的同時微調膚色,令圖像更加逼真。傳統(tǒng)的智能電視成像畫質技術無法在膚色和風景等不同場景間進行精確區(qū)分,因此只能實現一種“還可以”甚至“將就”的畫質調校;但藉由聯發(fā)科技獨特的AI PQ技術,能在畫質的真實度上能做到真正的不妥協。

智能電視AI成像畫質技術(AI PQ)首先通過人工智能運算單元標記出不同類型的場景,然后利用PQ引擎處理相關信息,自動配適各細部場景PQ的設置。作為智能電視芯片領域領先的IC設計公司,聯發(fā)科技一直走在數字電視技術創(chuàng)新的前沿。2017年,聯發(fā)科技成為首家完成Verance Aspect評估測試的系統(tǒng)單芯片(SoC)供應商;Verance Aspect是下一代電視傳輸標準 (ATSC 3.0) 的重要組成部分。

?“透過聯發(fā)科技的MT8175 AI視覺(AI Vision)平臺, 與顯示屏和攝像頭集成的語音助手將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互動體驗和更實用的功能?!庇稳私芙榻B說,“除了觀賞體驗的提升,MT8175還搭載了最新的圖像信號處理器(ISP)及人工智能處理單元(APU),讓圖像捕捉更快、更清晰,而且功耗更低。”

作為智能語音助手設備 (VAD) 領域第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聯發(fā)科技MT8518 AI語音交互系統(tǒng)芯片將推動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新一波的市場發(fā)展,帶動以低功耗語音喚醒和低功耗流媒體播放為特征,具備強大的邊緣AI運算終端新趨勢。

聯發(fā)科技MT8518支持低功耗語音喚醒功能,可將智能語音助手的待機時間延長10倍,還同時支持低功耗遠場指令、本地聲紋識別 (Local Speaker ID) 和本地語音指令 (Local Command) 等功能。對于音樂流媒體播放,MT8518的低功耗播放技術可以提供比上一代解決方案長兩倍的播放時間。

“我們的客戶對于MT8518人工智能邊緣運算 (Edge AI) 及低功耗性能的市場潛力十分期待?!庇稳私苷f,“低功耗語音喚醒能顯著延長了電池待機時間,將會是便攜智能音箱市場的巨大突破。此外,別忘了我們功能強大的音質調整工具PowerAQTM,已經獲得許多國內外知名音頻品牌采用,來獲得更卓越的音質?!?/p>

2019 CES 有哪些新趨勢?市場專家詳細解讀看這里

2019 CES 有哪些新趨勢?市場專家詳細解讀看這里

科技業(yè)界每年開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舉行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號稱全球三大電子展之一的展覽,每年一開始都帶來產業(yè)最新發(fā)展技術與產品,吸引大量人潮參觀。2019 年 CES 雖然正式展覽期間是美國當地 1 月 8 日,但自 7 日開始陸續(xù)就有廠商召開展前記者會,宣布參展內容。欲一窺本屆精彩展覽內容者,千萬不要錯過 《科技新報》第一手系列報導。

每年 CES 參展廠商眾多,相關內容也琳瑯滿目,但都脫不了當下趨勢,也有一致性主軸。在展覽前,市場人士約分析出 2019 年 CES 展覽內容,提供大家參考。

5G 技術與新手機應用發(fā)展

隨著各國 5G 商轉時間陸續(xù)確定,5G 幾乎成為 2019 年科技界最重要的發(fā)展項目,各相關企業(yè)也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商機。行動處理器大廠高通(Qualcomm)在 2018 年底推出第一款用于 5G 終端的 SoC 芯片──高通驍龍 855 行動平臺,搭配的 X50 LTE 基頻芯片,夠讓終端在 5G 時代為用戶提供比 4G 速度快上數倍到數十倍的行動通訊體驗。也因上游芯片商產品推出后,意味著下游終端產品廠商始有大規(guī)模發(fā)展空間。CES 2019 或許就是 5G 行動終端裝置爆發(fā)的場所。

因 5G 高頻寬與低延遲等特點,以往智慧產品聯網將不再有限制,能實現只能在科幻電影才能想象的新功能。因此,5G 技術也不僅止智能型手機獨享,同樣嘉惠諸如智慧家庭、智慧汽車及物聯網商用領域。

另外,針對智能型手機,全熒幕或許也將獲得突破。早在 2018 年 10 月,三星就確定將在 2019 年推出摺疊熒幕解決方案。有消息指出,LG、OPPO 等多家廠商都很有可能在 CES 2019 展場帶來可摺疊熒幕的智能型手機?;蛟S未來智能型手機將不再受體積限制,透過摺疊,再加上快速聯網的 5G 功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廣大的應用。

8K 電視與 OLED 技術的全新演進

過往 CES 中,顯示技術總是重頭戲,每年家電廠商都是會場焦點,相信這次也不例外。繼 2019 年夏普(SHARP)展示了業(yè)界首款 8K 電視,這也是市面唯一已開賣的 8K 電視產品,其他家電與顯示器廠商也競相效法。預計 CES 2019 展場,將會看到許多家電與顯示器廠商的 8K 產品,預計 LG 等多家廠商已確定帶來 8K 產品,這將使老大哥夏普面臨同業(yè)的挑戰(zhàn)!

顯示技術邁向 8K 發(fā)展同時,OLED 技術發(fā)展也是關鍵。OLED 相較傳統(tǒng) LCD 具更高畫質、更鮮艷色彩、更省電、體積更薄等優(yōu)點,因此三星也會加強量子點技術發(fā)展。過去由韓系品牌主導的 OLED 電視市場,也將在中國品牌陸續(xù)加入競爭后,掀起更大的波濤,讓本屆 CES 在 OLED 產品發(fā)展更有看頭。

人工智能全面進入智慧家庭

2018 年可看作人工智能(AI)元年,各類 AI 遍地開花,雖然智慧程度或許與我們心中真正的「智慧」仍相去甚遠,但絲毫不影響 AI 成為終端產品,尤其是家電產品的重要賣點之一。例如,三星已推出內建 Bixby 語音助理的智慧喇叭。有消息表示,三星有可能在冰箱等家電加入 Bixby,方便使用者以自然語言控制各類電器。

除此之外,亞馬遜、Google 等公司也一定會繼續(xù)搭建平臺,把家電廠商囊括其中。繼 2018 年 CES ,更智慧的家電已是各家廠商不可少的元素,相信本屆 CES,AI 將繼續(xù)成為智慧家電產品標配。

硬件邁向 7 納米里程發(fā)展

近幾年來各項市場調查數據報告都顯示,PC 市場的確不景氣。即便產業(yè)整體依舊低迷,但硬件廠商卻沒有絲毫松懈。本屆 CES 大會,PC 產業(yè)的硬件廠商預計也會提供精彩的新產品。

英特爾(Intel)方面,有消息指出,已在準備 Coffee Lake Refresh 系列新品。競爭對手 AMD 也已備好產品應對,包括第 3 代桌面型 Ryzen 處理器、低電壓 Ryzen APU 及 7 納米制程 GPU 等,似乎已準備就緒。至于輝達(NVIDIA),則預計大會開展前一天就舉行大型發(fā)表會,屆時相信會有令人驚喜的產品。

除此之外,目前火熱的電競市場,以臺灣為主要供應鏈的相關廠商,宏碁、華碩、技嘉、微星等公司也會推出新產品。其他電競周邊產品,包括顯示器、鼠標、鍵盤也會有新品推出。

汽車科技應用更上層樓

雖然 CES 并不是針對汽車產業(yè)的專業(yè)展會,但近來無論電動車、自駕車、車聯網或其他汽車輔助駕駛系統(tǒng)等領域,汽車廠商也付出極大投資。自 2016 年開始,汽車相關應用就一直都是 CES 離不開的話題,本屆 CES 也一樣能看到許多汽車大廠占有重要地位,讓大家也能了解最新的汽車產業(yè)發(fā)展。

根據最新消息,NVIDIA 將推出適用自動駕駛技術的 NVIDIA Xavier 系統(tǒng)級芯片。同時 BMW、AUDI 等傳統(tǒng)汽車廠商,也會相繼帶來自動駕駛方面的新進展。

?

大摩看淡 2019 年全球半導體發(fā)展,機器學習與自駕車將成亮點

大摩看淡 2019 年全球半導體發(fā)展,機器學習與自駕車將成亮點

進入 2019 年之后,分析師們對于半導體產業(yè)的看法是否如同先前所提出一樣的保守。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的分析師團隊于 2018 年 12 月所發(fā)布報告指出,2019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yè)周期性低潮尚未見底,對北美和亞太市場均持保留態(tài)度,將預期成長從 -1% 下調至 -5%;至于,中國半導體產業(yè)仍存在著機會,整體未來成長點,將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以及無人駕駛等兩大領域。

根據報告指出,2019 年半導體產業(yè)整體銷售金額將比 2018 年下降 4.7%,這與 2017 及 2018 年各自有 22% 及 14% 雙位數的年度成長率形成鮮明的反差。從個別產業(yè)來分析,存儲器設備的銷售金額在經歷前兩年各自 60% 及 30% 的高幅度成長之后,將在 2019 年急劇下滑至僅有 18%。

對此,大摩認為,在未來 5 年內,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的成長率將圍繞著 GDP 成長率上下波動。不過,對于 2019 年的半導體產業(yè)景氣則不抱持樂觀的看法,因為大摩認為,形勢將比 2015 年的產業(yè)低潮的情況更加嚴重。原因是半導體產業(yè)存貨和供應過剩,加上需求不足,導致 2019 年供需不平衡。這部分從 2018 年年初實際生產增加了 22%,但市場僅消化了 15% 的增加量。因此,2019 年的開年,需求面要如何消化這 7% 的過剩產能,將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另外,在需求放緩的部分,是由于汽車和工業(yè)的垂直需求減少,以及整個供應鏈的庫存調整。此外,智能型手機方面的成長疲軟,特別是來自蘋果 iPhone 的銷售不如預期,以及中國廠商的市場需求縮小,更是對半導體需求方面的進一步造成壓力。

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未來兩大長期成長點,關鍵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以及無人駕駛方面。其中。機器學習的應用正在升級,從資料中心擴展到邊緣運算上。而目前的機器學習相對處于早期的發(fā)展階段,但是在接下來的 3 到 5 年中,重點將從會用于算法開發(fā)、培訓的半導體工具轉向計算機解決方案,以取代人力資本。另外,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還有基于計算機視覺構建的 Amazon Go 概念店、臉部或車牌辨識、甚至正在進行的犯罪的監(jiān)控攝影機、醫(yī)學放射影像的內容解釋等應用,使得未來的應用成長可期。

至于,在自動駕駛方面,大摩認為這是汽車設備制造商的一個重點發(fā)展方向。隨著安全應用的反覆運算和技術的廉價化,全自動車輛正在階段性發(fā)展。自動駕駛還伴隨著處理器、傳感器的應用,以及諸如車到車間的通訊等新技術普及。這些技術都將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yè)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在汽車產業(yè)的市場產值擴大 2 到 3 倍,而目前車輛使用半導體產品的數量,也將從目前每輛車 400 美元,上升至 1,000 美元。

由人工運算切入新一代處理器 聯發(fā)科 P90 處理器展現實力

由人工運算切入新一代處理器 聯發(fā)科 P90 處理器展現實力

日前,在一項人工智能(AI)運算評比中,聯發(fā)科新推的 Helio P90 處理器獨占鰲頭,打敗競爭對手高通驍龍 855 及華為海思的麒麟 980 處理器,驚艷四座,也使得市場上開始對于聯發(fā)科新一代的處理器寄予厚望。

對此,聯發(fā)科也表示,藉由目前定位中端的 P 系列處理器其優(yōu)越的人工智能運算性能,未來擴展到其他不僅是手機的應用,甚至恢復高端 X 系列處理器的發(fā)展,都是可以進一步想象的。

針對當前的處理器發(fā)展,以人工運算為主要發(fā)展主軸,聯發(fā)科計算與人工智能智能技術群本部協理林宗瑤指出,在目前許多的人工智能運用因為需要立即可用,或者是安全問題的情況下,必須從過去的云端下放到終端時,這時候處理器本身的效能就面臨到了許多的考驗。包括能耗、處理速度、以及傳輸能力等等都是其中的關鍵。

林宗瑤還進一步指出,在將人工智能下放到終端之后,終端的實時人工智能應用在同一時間還不只一個的情況下,更是考驗處理器的能力。因此,聯發(fā)科在這樣的需求上藉由 NeuroPilot 的人工智能架構,在與 Google 合作了解未來的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之后,進一步優(yōu)化了 Helio P90 處理器的人工智能運算引擎,再加上軟件、硬件、生態(tài)系的配合,使得 Helio P90 處理器的人工智能運算可以達到最佳化的效果。

除此之外,聯發(fā)科也擺脫過去只是做「turnkey」相同功能的印象,這次在 Helio P90 處理器平臺上納入多樣化算法架構下,可以提供客戶客制化的任何應用處理。也就是在 Helio P90 平臺上可以利用 NeuroPilot SDK 工具,自行設計出需要的應用方式,使應用的彈性更大。而且未來不僅是在手機的應用上,未來包括監(jiān)控攝影機、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等設備,也都可以應用該項平臺,達到新創(chuàng)或優(yōu)化功能的做法。

在展示 Helio P90 處理器的現場,聯發(fā)科除了展示透過 Helio P90 處理器的人工運算效能,由手機相機實時識別目標人物的動作,立即在虛擬世界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人物,也會執(zhí)行相同的動作,以便未來在虛擬現實(VR),或者是增強現實(AR)上的應用之外,還利用這樣的即時影像識別,在識別目標人物的動作之后,傳輸到人形機器人上,以做出相同動作,模擬出類似電影《鋼鐵擂臺 的情境,顯示其 Helio P90 處理器的強大效能。

聯發(fā)科最后指出,雖然當前聯發(fā)科主打中端的 P 系列處理器。但是由新發(fā)表的 Helio P90 處理器在人工智能效能上的突出成績,可以了解以 12 納米制程打造出來的 Helio P90 處理器,其功能絕不遜于競爭對手以 7 納米所打造出來的頂級處理器。尤其,在相關生態(tài)系的完整性、研發(fā)實力以及相關知識財產權上,聯發(fā)科都是目前市面上唯三的廠商之一。因此,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⒉蝗菪∮U。至于,Helio P90 處理器的終端設備問世,將在 2019 年第 2 季就能看到。

異構戰(zhàn)略日漸盛行

異構戰(zhàn)略日漸盛行

隨著傳統(tǒng)市場走向下坡路和摩爾定律的逐漸失效,半導體行業(yè)正在不斷革新,力求了解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物聯網等新市場的需求。

而其中最奇特的也許當屬人工智能,因為它的計算范式與傳統(tǒng)的“處理器-內存”方法有著明顯差異。在近期于舊金山舉辦的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法國研究員Damien Querlioz在談及“神經形態(tài)計算的新型器件技術”時說道,“長期以來,模式識別和認知任務都是計算機的弱點,比如識別和解讀圖像、理解口語、自動翻譯等。”

大約從2012年起,訓練和推理階段的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加速發(fā)展,但當使用傳統(tǒng)計算架構時,功耗仍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Querlioz是法國國家實驗室CNRS的一名研究員,他舉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016年Google的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之間的著名圍棋大戰(zhàn)。李世石的大腦在比賽中消耗了大約20瓦,而AlphaGo估計需要超過250,000瓦才能使其CPU和GPU保持運轉。

雖然從那以后Google和其他公司均在功耗方面做出了改進,但越來越多的工作開始側重于為神經形態(tài)計算技術設計耗電更少的新器件。

Ted Letavic是格芯的高級戰(zhàn)略營銷人員,他表示,回想人工智能的各個階段,從改進傳統(tǒng)計算技術,到設計耗電更少的全新器件和架構,在整個過程中,先進高效的封裝將發(fā)揮關鍵作用。

Letavic稱,“人工智能時代正在逐步到來,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再加上衍生技術,通過DTCO(設計技術協同優(yōu)化)進行全面優(yōu)化,一直深入到位單元設計層面。”

格芯的技術人員正在努力降低14/12 nm FinFET平臺的功耗并提升其性能,所采用的辦法包括雙功函數SRAM、更快且功耗更低的累加運算(MAC)元件、對SRAM的更高帶寬訪問等?;贔D-SOI的FDX處理器的功耗也將降低,尤其是在部署背柵偏置技術時。Letavic表示,設計師掌握了這些技術后,客戶便可以“重新設計功耗包絡更低的人工智能固有元件,甚至達到7 nm?!?/p>

除了這些DTCO改進以外,全球各地也在開展其他研發(fā)工作,希望實現基于相變存儲器(PCM)、阻性RAM (ReRAM)、自選扭矩轉換磁性RAM (STT-MRAM)和FeFET的嵌入式內存與內存中計算解決方案。

Querlioz在IEDM專題會議上提到,在IBM Almaden研究中心,由Jeff Welser領導開發(fā)的基于PCM的芯片已取得顯著進展,而基于STT-MRAM和ReRAM的人工智能處理器也前景光明。Querlioz表示,“現在,我們極有可能成功為認知類型的任務和模式識別重新發(fā)明電子器件?!?/p>

Letavic稱,降低功耗的道路還很長,對于推理處理而言尤其如此,而這正促使眾多初創(chuàng)公司開發(fā)新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格芯也與其中部分公司及長期合作伙伴AMD和IBM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

Letavic認為,憑借對馮諾依曼計算模式的DTCO改進,我們只能發(fā)展到這一步。除了分類邏輯和內存,下一步是發(fā)展內存中計算和基于模擬的計算。此外,為計算行業(yè)服務了35年的指令集架構(ISA)將需要被新的軟件堆棧和算法取代。他說道:“對于特定領域的計算,必須重新發(fā)明軟件。IBM對軟件堆棧有著深刻的見解?!?/p>

“各方都必須一同轉向人工智能。格芯將與主要客戶緊密合作,我們不能將算法與技術分開,”Letavic在談及該系統(tǒng)技術協同優(yōu)化(STCO)方面的緊密合作時說道,“隨著我們邁入計算發(fā)展的第四個時代,STCO將是DTCO的自然延伸。我們將朝著特定領域的計算發(fā)展,共同迎接這一轉變?!?/p>